致谢 | 第10-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1 线粒体生物医学基础 | 第16-20页 |
1.1 线粒体生物学 | 第17-20页 |
1.1.1 线粒体基因的结构 | 第17-18页 |
1.1.2 mtDNA复制、转录及翻译 | 第18页 |
1.1.3 mtDNA的遗传 | 第18-19页 |
1.1.4 mtDNA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 第19页 |
1.1.5 mtDNA的阈值效应 | 第19页 |
1.1.6 mtDNA传递与瓶颈 | 第19-20页 |
2 线粒体疾病 | 第20-24页 |
2.1 基因突变与线粒体疾病 | 第20-21页 |
2.1.1 mtDNA突变与线粒体疾病 | 第20页 |
2.1.2 核基因突变与线粒体疾病 | 第20-21页 |
2.2 线粒体疾病的研究模型 | 第21-22页 |
2.2.1 动物模型 | 第21-22页 |
2.2.2 酵母模型 | 第22页 |
2.3 线粒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第22-24页 |
2.3.1 线粒体疾病的诊断 | 第22-23页 |
2.3.2 线粒体疾病的治疗 | 第23-24页 |
3 母系遗传性耳聋 | 第24-32页 |
3.1 mtDNA突变与耳聋 | 第25-27页 |
3.2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耳聋 | 第27-29页 |
3.3 核修饰基因与耳聋 | 第29-30页 |
3.4 mtDNA突变致聋的机制假说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56页 |
1 材料 | 第32-34页 |
1.1 实验菌株 | 第32页 |
1.1.1 酵母菌株及其基因型 | 第32页 |
1.1.2 大肠杆菌 | 第32页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2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1.4 常用试验试剂的配制 | 第33-3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4-56页 |
2.1 酵母菌株的冻存与活化 | 第34页 |
2.1.1 酵母菌株的冻存 | 第34页 |
2.1.2 酵母菌株的活化 | 第34页 |
2.2 菌株的表型鉴定与生长曲线测定 | 第34-35页 |
2.2.1 菌株的表型鉴定 | 第34-35页 |
2.2.2 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35页 |
2.3 Southern Blot | 第35-43页 |
2.3.1 相关质粒的构建 | 第36-39页 |
2.3.1.1 野生型基因组提取 | 第36页 |
2.2.1.2 引物设计 | 第36-37页 |
2.3.1.3 PCR扩增及产物纯化 | 第37-38页 |
2.3.1.4 PCR产物纯化后与TA载体连接 | 第38-39页 |
2.3.1.5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9页 |
2.3.1.6 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39页 |
2.3.2 探针制备 | 第39-40页 |
2.3.2.1 模板准备 | 第40页 |
2.3.2.2 探针标记 | 第40页 |
2.3.2.3 探针的检测 | 第40页 |
2.3.3 基因组电泳 | 第40-41页 |
2.3.3.1 基因组片段化 | 第40-41页 |
2.3.3.2 电泳 | 第41页 |
2.3.4 转膜 | 第41-42页 |
2.3.5 固定 | 第42页 |
2.3.6 杂交 | 第42页 |
2.3.7 免疫检测 | 第42-43页 |
2.3.7.1 洗膜 | 第42页 |
2.3.7.2 检测 | 第42-43页 |
2.3.8 DNA印记的洗脱与再杂交 | 第43页 |
2.4 Northern Blot | 第43-50页 |
2.4.1 质粒构建 | 第44-47页 |
2.4.1.1 RNA提取 | 第44页 |
2.4.1.2 RNA中基因组DNA去除 | 第44-45页 |
2.4.1.3 cDNA链合成 | 第45页 |
2.4.1.4 PCR扩增及产物纯化 | 第45-46页 |
2.4.1.5 PCR产物纯化后与TA载体连接 | 第46-47页 |
2.4.1.6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47页 |
2.4.1.7 质粒抽提与鉴定 | 第47页 |
2.4.2 探针制备 | 第47-48页 |
2.4.2.1 模板准备 | 第47页 |
2.4.2.2 探针标记 | 第47页 |
2.4.2.3 探针检测 | 第47-48页 |
2.4.3 RNA电泳 | 第48页 |
2.4.4 转模 | 第48页 |
2.4.5 固定 | 第48页 |
2.4.6 杂交 | 第48-49页 |
2.4.7 免疫检测 | 第49页 |
2.4.7.1 洗膜 | 第49页 |
2.4.7.2 检测 | 第49页 |
2.4.8 RNA印记的洗脱与再杂交 | 第49-50页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0-52页 |
2.5.1 cDNA链的合成 | 第50页 |
2.5.2 引物设计 | 第50-52页 |
2.5.3 PCR反应 | 第52页 |
2.6 氧气消耗速率检测 | 第52-53页 |
2.6.1 Poly-D-Lysine铺XF96孔板 | 第52页 |
2.6.2 细胞铺板 | 第52页 |
2.6.3 氧气消耗测定 | 第52-53页 |
2.7 ATP检测 | 第53页 |
2.7.1 细胞的处理与收集 | 第53页 |
2.7.2 ATP检测 | 第53页 |
2.8 酵母菌株构建 | 第53-55页 |
2.8.1 引物设计 | 第53-54页 |
2.8.2 菌株构建 | 第54-55页 |
2.9 统计学方法 | 第55-56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56-89页 |
1 引言 | 第56-59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9-82页 |
2.1 MSS1基因调控mtDNA C1477G突变相关的新霉素敏感性 | 第59-61页 |
2.2 氧气消耗速率的检测 | 第61-62页 |
2.3 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 | 第62-64页 |
2.4 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水平 | 第64-66页 |
2.5 有养状态下的ATP产生 | 第66-70页 |
2.5.1 不同细胞密度的ATP检测 | 第66-67页 |
2.5.2 不同寡霉素浓度条件下酵母菌株ArP的检测 | 第67-68页 |
2.5.3 寡霉素不同时间条件下酵母菌株ATP的检测 | 第68-70页 |
2.6 糖酵解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70-72页 |
2.7 糖酵解基因相关转录因子的转录水平 | 第72-73页 |
2.8 新霉素抗性基因(NEO)家族的转录水平 | 第73-75页 |
2.9 新霉素的摄取量 | 第75-76页 |
2.10 HAP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76-78页 |
2.11 转录因子HAP5介导mss1(p~R)菌株的糖酵解水平升高 | 第78-82页 |
3 讨论 | 第82-88页 |
3.1 携mtDNA 15S rRNA C1477G突变的菌株表现出新霉素敏感性 | 第82页 |
3.2 MSS1基因突变抑制mtDNA C1477G突变相关的新霉素敏感性 | 第82-84页 |
3.3 HAP5介导MSS1基因与糖酵解作用 | 第84-85页 |
3.4 核修饰基因MSS1,MTO1和MTO2功能比较 | 第85-86页 |
3.5 本研究对携A1555G突变的母系遗传性耳聋研究的启示 | 第86-88页 |
4 结论 | 第88-89页 |
第四章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89-92页 |
4.1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89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