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 1.1 小麦生产的重要地位 | 第13-14页 |
| 1.2 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 | 第14-18页 |
| 1.3 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育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8-20页 |
| 1.4 分子标记辅助和分子设计育种 | 第20-23页 |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 2.1 材料 | 第24-25页 |
| 2.2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 2.3 测定方法 | 第26-30页 |
| 2.4 数据分析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56页 |
| 3.1 近60年气候变化特点及其与小麦生长的关系 | 第32-39页 |
| 3.2 小麦光温生产效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与遗传分析 | 第39-42页 |
| 3.3 光温生产效率QTL和遗传关联分析 | 第42-51页 |
| 3.4 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品种的特点分析 | 第51-56页 |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6-63页 |
| 4.1 气候变化对小麦育种和生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4.2 小麦光温生产效率特点分析 | 第57-59页 |
| 4.3 光温生产效率QTL效应分析 | 第59-60页 |
| 4.4 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品种高产效应分析 | 第60-61页 |
| 4.5 结论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应用与实践 | 第63-66页 |
| 5.1 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品种与“双晚”栽培 | 第63页 |
| 5.2 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品种的培育 | 第63-64页 |
| 5.3 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品种中焦1号的栽培实践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