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蒸发器汽车空调HVAC总成及除霜风道的流动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CFD 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2 汽车空调 HVAC 总成计算模型建立 | 第15-35页 |
2.1 汽车空调 HVAC 与 CFD 简介 | 第15-18页 |
2.1.1 汽车空调 HVAC 总成的组成 | 第15-17页 |
2.1.2 汽车空调 HVAC 总成的功能 | 第17页 |
2.1.3 CFD 简介 | 第17-18页 |
2.2 计算区域离散化 | 第18-25页 |
2.2.1 模型结构 | 第19-20页 |
2.2.2 模型简化 | 第20-21页 |
2.2.3 网格划分 | 第21-24页 |
2.2.4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24-25页 |
2.3 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4 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2.5 蒸发器和暖风芯体的简化处理 | 第27-29页 |
2.5.1 多孔介质的动量方程 | 第27-28页 |
2.5.2 多孔介质的达西(Darcy)定律 | 第28页 |
2.5.3 多孔介质的惯性损失 | 第28-29页 |
2.5.4 多孔介质能量方程的处理 | 第29页 |
2.5.5 多孔介质模型对湍流的处理 | 第29页 |
2.6 湍流模型 | 第29-30页 |
2.7 求解器控制 | 第30-33页 |
2.8 网格无关性证明 | 第33-34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汽车空调 HVAC 数值模拟分析 | 第35-51页 |
3.1 模型截面设置 | 第35-36页 |
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6-48页 |
3.2.1 前置 HVAC 制冷吹面模式 | 第37-39页 |
3.2.2 前置 HVAC 制热除霜模式 | 第39-41页 |
3.2.3 前置 HVAC 制热吹面模式 | 第41-44页 |
3.2.4 前置 HVAC 制热吹脚模式 | 第44-46页 |
3.2.5 顶置 HVAC | 第46-48页 |
3.3 截面参变量计算平均值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汽车空调 HVAC 总成结构优化 | 第51-63页 |
4.1 前置 HVAC 的优化 | 第51-52页 |
4.2 原模型与优化后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52-60页 |
4.2.1 制冷吹面模式 | 第52-56页 |
4.2.2 制热除霜模式 | 第56-57页 |
4.2.3 制热吹面模式 | 第57-58页 |
4.2.4 制热吹脚模式 | 第58-60页 |
4.3 顶置 HVAC 的优化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除霜风道的数值模拟 | 第63-79页 |
5.1 除霜风道的前处理 | 第63-68页 |
5.1.1 几何模型结构 | 第63-64页 |
5.1.2 几何模型简化 | 第64-66页 |
5.1.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66-67页 |
5.1.4 控制方程 | 第67-68页 |
5.2 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8-77页 |
5.2.1 截面设置 | 第68页 |
5.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6页 |
5.2.3 截面参变量平均值 | 第76-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6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本文主要完成工作和结论 | 第79-80页 |
6.2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