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域主义理论研究及其启示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导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综述的评论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产生 | 第19-29页 |
2.1 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1 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1.2 府际关系理论 | 第20-22页 |
2.1.3 后现代主义 | 第22-23页 |
2.2 新区域主义产生的背景 | 第23-27页 |
2.2.1 实践背景 | 第23-26页 |
2.2.2 论背景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9-40页 |
3.1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多重理解 | 第29-34页 |
3.1.1 区域空间角度的新区域主义理论 | 第29-30页 |
3.1.2 区域身份角度的新区域主义理论 | 第30-32页 |
3.1.3 区域整合角度的新区域主义理论 | 第32-34页 |
3.2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 | 第34-38页 |
3.2.1 开放的区域范围 | 第34-36页 |
3.2.2 多元的治理主体 | 第36-37页 |
3.2.3 多形式的协作方式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影响与挑战 | 第40-45页 |
4.1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 新区域主义理论面临的质疑 | 第41-42页 |
4.3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两个难题 | 第42-45页 |
5 国外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实践模式 | 第45-55页 |
5.1 英国区域协调模式 | 第45-48页 |
5.1.1 区域政策模式 | 第45-47页 |
5.1.2 区域议会模式 | 第47-48页 |
5.2 美国区域公共服务模式 | 第48-52页 |
5.2.1 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双层制度 | 第49-50页 |
5.2.2 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与生产的分离 | 第50-52页 |
5.3 拉美权力配置模式 | 第52-54页 |
5.3.1 经济自由化与国家职能的转变 | 第52-53页 |
5.3.2 区域机构的发展与区域治理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启示 | 第55-59页 |
6.1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理论启示 | 第55-56页 |
6.2 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实践启示 | 第56-57页 |
6.3 展望 | 第57-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