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 | 第12-15页 |
1.2.1 无机发光材料的组成 | 第13页 |
1.2.2 影响发光特性的主要因素 | 第13-14页 |
1.2.3 白光LED用发光材料 | 第14-15页 |
1.3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 第15-17页 |
1.3.1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动态 | 第15-16页 |
1.3.2 硅酸盐体系蓄光发光材料 | 第16页 |
1.3.3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Eu~(2+)和Eu~(3+)的发光机理 | 第17-18页 |
1.4.1 Eu~(2+)激发态 | 第17页 |
1.4.2 Eu~(3+)离子的发光特性 | 第17-18页 |
1.4.3 稀土离子的跃迁和电荷迁移带 | 第18页 |
1.5 无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1.5.1 高温固相反应法 | 第18-19页 |
1.5.2 软化学方法 | 第19-21页 |
1.6 课程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6.1 Eu~(2+)激活的Sr_3MgSi_2O_8基质 | 第21-22页 |
1.6.2 Eu~(3+)激活的Zn_3(BO_3)_2基质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样品制备及表征方法 | 第23-28页 |
2.1 实验原料的选择 | 第23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23-25页 |
2.3 样品的测试和表征方法 | 第25-28页 |
2.3.1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25页 |
2.3.2 光谱性能分析 | 第25页 |
2.3.3 余辉曲线记录 | 第25页 |
2.3.4 热释光谱测试 | 第25-26页 |
2.3.5 色坐标 | 第26-28页 |
第三章 Sr_3MgSi_2O_8:Eu~(2+)中共掺Dy,Er,Ho稀土离子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 | 第28-37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3.3.1 XRD分析 | 第29-30页 |
3.3.2 光致发光 | 第30-32页 |
3.3.3 余辉衰减曲线 | 第32-33页 |
3.3.4 热释光 | 第33-35页 |
3.3.5 讨论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碱金属离子共掺杂荧光粉Zn_3(BO_3)_2:Eu~(3+)对其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7-48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实验 | 第37-3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4.3.1 物相分析 | 第38-41页 |
4.3.2 Eu~(3+)在Zn_3(BO_3)_2中的发光 | 第41-43页 |
4.3.3 Eu~(3+)通过电荷补偿获得的增强的发光 | 第43-45页 |
4.3.4 色坐标计算 | 第45-46页 |
4.3.5 讨论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总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