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氨基酸及二肽饲料添加剂的概述 | 第14-15页 |
1.2 二肽合成制备方法 | 第15-20页 |
1.2.1 生物酶法 | 第15-16页 |
1.2.2 微生物发酵法 | 第16页 |
1.2.3 化学反应法 | 第16-18页 |
1.2.4 固相多肽合成法 | 第18-20页 |
1.3 常用氨基保护方法概述 | 第20-22页 |
1.3.1 形成酰胺法 | 第20页 |
1.3.2 形成氨基甲酸酯的保护法 | 第20-21页 |
1.3.3 形成N-烷基衍生物的保护法 | 第21页 |
1.3.4 形成C=N键保护氨基 | 第21页 |
1.3.5 通过螯合反应对氨基的保护 | 第21-22页 |
1.3.6 用含磷有机物保护氨基 | 第22页 |
1.4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4.1 选题的意义 | 第22-23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N-苄氧羰基甘氨酸的合成研究 | 第24-38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2 反应机理 | 第25-26页 |
2.3 方法 | 第26-30页 |
2.3.1 实验方法及操作 | 第26-27页 |
2.3.2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7-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2.4.1 单因素实验及结果 | 第30-32页 |
2.4.2 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2-34页 |
2.4.3 扩大化实验及结果 | 第34页 |
2.5 产物检测及表征 | 第34-37页 |
2.5.1 N端氨基的检测 | 第34-35页 |
2.5.2 熔点及氮含量的检测 | 第35页 |
2.5.3 薄层色谱检测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2.5.4 红外检测结果及图谱分析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DCC法制备对称苄氧羰基甘氨酸酐的制备及表征 | 第38-47页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3.2 反心机理 | 第39-40页 |
3.3 方法 | 第40-41页 |
3.3.1 实验方法及操作 | 第40页 |
3.3.2 分析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3.4.1 温度对酸酐缩合程度的影响 | 第41页 |
3.4.2 摩尔比对酸酐缩合程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反应时间对酸酐缩合程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产物检测及表征 | 第43-45页 |
3.5.1 氮含量的检测 | 第43页 |
3.5.2 薄层色谱检测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5.3 红外检测结果及图谱分析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乙酸酐法制备对称苄氧羰基甘氨酸酐的制备及表征 | 第47-55页 |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7-48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4.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8页 |
4.2 反应机理 | 第48页 |
4.3 方法 | 第48-49页 |
4.3.1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3.2 分析检测方法 | 第4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4.4.1 温度对酸酐缩合程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2 摩尔比对酸酐缩合程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3 反应时间对酸酐缩合程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4 压强对酸酐缩合程度的影响 | 第52页 |
4.5 产物检测及表征 | 第52-53页 |
4.5.1 氮含量的检测 | 第52页 |
4.5.2 薄层色谱检测结果分析 | 第52页 |
4.5.3 红外检测结果及图谱分析 | 第52-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