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必要性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 | 第12-14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行为运作管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 供应链控制权研究 | 第16-17页 |
2.3 供应链绩效研究 | 第17-18页 |
2.4 文献回顾总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考虑行为与控制权的服务供应链绩效概念框架 | 第19-44页 |
3.1 引言 | 第19-20页 |
3.2 方法论 | 第20-22页 |
3.3 模型建立 | 第22-27页 |
3.3.1 模型描述及假设 | 第22-23页 |
3.3.2 模型构建 | 第23-27页 |
3.4 讨论 | 第27-32页 |
3.4.1 服务供应链控制权分配对主导结构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2 控制权分配对价格的影响 | 第28页 |
3.4.3 服务水平对服务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 第28页 |
3.4.4 制造供应链与服务供应链结论比较 | 第28-32页 |
3.5 案例实证 | 第32-37页 |
3.5.1 中国铁路总公司案例研究 | 第32-34页 |
3.5.2 SNDLC公司案例研究 | 第34-37页 |
3.6 概念模型 | 第37-41页 |
3.6.1 模块解释 | 第37-38页 |
3.6.2 控制权对服务供应链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 | 第38-41页 |
3.7 结论 | 第41-44页 |
3.7.1 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3.7.2 管理学启示 | 第42页 |
3.7.3 研究启示 | 第42-43页 |
3.7.4 未来研究方向 | 第43-44页 |
第4章 考虑集成商风险厌恶的契约类型与服务供应链绩效改进 | 第44-59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模型描述与假设 | 第45-46页 |
4.3 集成商风险厌恶情况下的三种供应链契约协调与绩效改进 | 第46-54页 |
4.3.1 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 | 第47-50页 |
4.3.2 回购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 | 第50-51页 |
4.3.3 返利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 | 第51-52页 |
4.3.4 各个模型的比较 | 第52-54页 |
4.4 数值分析 | 第54-56页 |
4.4.1 基础数据 | 第54页 |
4.4.2 集成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对订购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3 集成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对利润的影响 | 第56页 |
4.5 主要结论和管理学见解 | 第56-59页 |
4.5.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4.5.2 研究者建议 | 第57页 |
4.5.3 管理者建议 | 第57-58页 |
4.5.4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8-59页 |
第5章 不公平厌恶和需求更新对订单分配的绩效影响研究 | 第59-82页 |
5.1 引言 | 第59-61页 |
5.2 模型描述与假设 | 第61-64页 |
5.2.1 模型描述与决策过程 | 第61页 |
5.2.2 模型假设及参数 | 第61-64页 |
5.3 模型建立 | 第64-71页 |
5.3.1 第一阶段 | 第64-67页 |
5.3.2 第二阶段 | 第67-70页 |
5.3.3 模型求解算法 | 第70-71页 |
5.4 数值分析 | 第71-78页 |
5.4.1 基础数据 | 第71-72页 |
5.4.2?的影响 | 第72-74页 |
5.4.3 不公平感受程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5.4.4 需求更新的成本系数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5 讨论 | 第77-78页 |
5.5 案例实证 | 第78-80页 |
5.6 结论与管理学意义 | 第80-82页 |
5.6.1 主要结论 | 第80页 |
5.6.2 管理学启示 | 第80-81页 |
5.6.3 研究启示 | 第81页 |
5.6.4 未来研究方向 | 第81-82页 |
第6章 考虑行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 | 第82-86页 |
6.1 引言 | 第82页 |
6.2 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82-85页 |
6.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82-83页 |
6.2.2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 第83-84页 |
6.2.3 计算供应链综合绩效 | 第84-85页 |
6.3 结论 | 第85-8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7.2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 | 第93-10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