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衣壳蛋白与细胞蛋白PARP-1、DHX9和病毒RdR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6页
    1.1 PRRSV简介第11-13页
    1.2 PRRSV的非结构蛋白及其功能第13-15页
    1.3 PRRSV的结构蛋白及功能第15-18页
    1.4 PRRSV感染与宿主免疫反应第18-19页
    1.5 PRRSV N蛋白与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6 细胞蛋白PARP-1、DHX9的功能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第20-21页
    1.7 PRRSV基因组的复制转录机制第21-23页
    1.8 定量质谱技术及其在蛋白互作研究中的应用第23-24页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PRRSV感染PAMS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及N蛋白的互作组蛋白分析第26-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29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1.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7页
        2.2.1 PRRSV感染PAMs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第29-34页
        2.2.2 与N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分析第34-37页
    2.3 讨论第37-40页
第三章 PRRSV N蛋白与宿主蛋白PARP-1 的相互作用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第40-5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3.1.1 实验材料第40页
        3.1.2 实验方法第40-4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3.2.1 3-AB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3.2.2 3-AB对细胞蛋白P ARP-1 的抑制作用第44页
        3.2.3 抑制PARP-1 的功能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第44-45页
        3.2.4 抑制PARP-1 的功能对病毒感染率的影响第45-46页
        3.2.5 抑制PARP-1 的功能对病毒蛋白合成的影响第46-47页
        3.2.6 抑制PARP-1 的功能对病毒RNA合成的影响第47页
        3.2.7 PARP-1 抑制剂具有抗病毒活性第47-48页
    3.3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PRRSV N蛋白与宿主蛋白DHX9的相互作用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第50-6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0-55页
        4.1.1 实验材料第50-51页
        4.1.2 实验方法第51-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63页
        4.2.1 免疫共沉淀验证N蛋白与细胞蛋白DHX9的相互作用第55-56页
        4.2.2 coIP验证PRRSV感染过程中N蛋白与内源性DHX9的相互作用第56-57页
        4.2.3 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源表达的N蛋白与DHX9在细胞中的定位第57-58页
        4.2.4 内源性细胞蛋白DHX9与N蛋白互作后进行重新定位第58-59页
        4.2.5 沉默DHX9的表达对PRRSV RNA合成的影响第59-61页
        4.2.6 过量表达DHX9对PRRSV RNA合成的影响第61-62页
        4.2.7 DHX9表达水平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第62-63页
    4.3 讨论第63-65页
第五章 PRRSV N蛋白与RDR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第65-9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5-70页
        5.1.1 实验材料第65-66页
        5.1.2 实验方法第66-7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0-89页
        5.2.1 确定真核表达的PRRSV N蛋白与NSP9间的相互作用第70-71页
        5.2.2 确定NVSL 97-7895毒株NSP9与N蛋白结合的区域第71-75页
        5.2.3 其他PRRSV毒株N蛋白与NSP9间的相互作用及互作区域的鉴定第75-78页
        5.2.4 NSP9与N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确定第78-83页
        5.2.5 N蛋白结合NSP9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第83-86页
        5.2.6 N蛋白与NSP9互作对病毒RNA合成的影响第86-89页
    5.3 讨论第89-9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创新点第93-95页
    6.1 结论第93页
    6.2 创新点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10页
附录第110-120页
    附录1 质谱数据及本文所用引物第110-115页
    附录2 本论文所构建的质粒图谱第115-119页
    附录3 不同毒株NSP9与N蛋白序列比对结果第119-120页
缩略词表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凡纳滨对虾β-actin基因启动子为元件的重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建立
下一篇:九刺鱼适应性进化中形态变化及形态学数量性状的QTL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