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不可持续性 | 第11页 |
·广西现代农业的不可持续性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简要评价 | 第16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可持续现代农业的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 | 第18-19页 |
·可持续性现代农业的界定 | 第19-20页 |
·现代农业可持续性的目标 | 第20-21页 |
·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性 | 第20-21页 |
·生态可持续性——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可持续的基础 | 第21页 |
·生态经济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价值 | 第21页 |
·可持续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新制度经济学 | 第23页 |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 第25-30页 |
·广西概况 | 第25-26页 |
·区位及行政区划 | 第25页 |
·自然资源状况 | 第25页 |
·农业资源概况 | 第25-26页 |
·广西现代农业特征和发展阶段 | 第26-28页 |
·广西现代农业的特征 | 第26-27页 |
·广西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 第27-28页 |
·广西现代农业现有的主要发展模式 | 第28-30页 |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模式 | 第28页 |
·农业产业化模式 | 第28-29页 |
·喀斯特山区等环境恶劣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 | 第29页 |
·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影响广西现代农业可持续性的因素分析 | 第30-35页 |
·自然环境与农业资源因素 | 第30-31页 |
·市场和产业因素 | 第31-32页 |
·农民组织化程度及市场体系 | 第31页 |
·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31页 |
·农业产业结构 | 第31-32页 |
·农村社会 | 第32-33页 |
·人口概况 | 第32页 |
·劳动力素质 | 第32页 |
·劳动力转移 | 第32-33页 |
·制度因素 | 第33页 |
·科技因素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广西现代农业可持续性的评价 | 第35-45页 |
·现代农业可持续性评价的思路 | 第35页 |
·广西现代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9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36-37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9页 |
·广西现代农业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 | 第39-45页 |
·评价模型概述 | 第39页 |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进一步分析 | 第41-45页 |
第六章 广西发展可持续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树立和加强政府、企业及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完善生态农业建设 | 第45页 |
·建立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 第45-46页 |
·完善农业科学技术和推广体系 | 第46-47页 |
·建立和完善农业合作经济制度 | 第47页 |
·加大主导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 第47-50页 |
·通过各种途径发展特色农业 | 第47-48页 |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