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前言 | 第14-31页 |
一、选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1. 丰富希伯来圣经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深化法理学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 关于古代以色列宗教信仰的研究 | 第16-17页 |
2. 关于古代以色列律法传统的研究 | 第17-18页 |
3. 其他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20-26页 |
1. 关于宗教、法律与信仰关系的一般研究 | 第20-21页 |
2. 古代以色列宗教和律法传统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3. 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三、研究主体结构的介绍 | 第26-29页 |
四、研究方法及资料说明 | 第29-31页 |
1. 研究方法介绍 | 第29-30页 |
2. 资料说明 | 第30-31页 |
第一章 古代近东宗教与法制文化概况 | 第31-50页 |
一、古代以色列人的近东地缘关系 | 第31-36页 |
1. “新月地带”的地缘关系 | 第32-33页 |
2. 圣经文本中的地缘关系 | 第33-36页 |
二、古代近东的宗教联系 | 第36-40页 |
1. 古代近东的多神崇拜 | 第36-38页 |
2. 古代埃及的一神教改革 | 第38-40页 |
三、古代近东的法制文化联系 | 第40-46页 |
1. 立法技术以“条件句式”为主 | 第40-42页 |
2. 立法内容为“诸法合体、宗教为先” | 第42-44页 |
3. 立法精神均强调追求正义 | 第44-46页 |
四、个案分析:《汉穆拉比法典》的性质 | 第46-50页 |
1. 从形式上看,它接近现代立法的模式 | 第46-47页 |
2. 从司法实践上看,它没有承担法的责任 | 第47-48页 |
3. 从内容上看,它更似道德劝勉的文本 | 第48-50页 |
第二章 耶和华信仰与古代以色列民族 | 第50-79页 |
一、古代以色列人的民族与宗教互动 | 第50-58页 |
1. 民族学概念中的以色列入 | 第50-54页 |
2. 寻找历史的以色列人 | 第54-58页 |
(1) 当前研究的一些误区 | 第54-55页 |
(2) 圣经文本的历史叙事 | 第55-57页 |
(3) 圣经文本的“社会记忆” | 第57-58页 |
二、古代以色列早期宗教中的多神崇拜 | 第58-62页 |
1. 圣经文本中的多神崇拜 | 第58-60页 |
2. 考古学视域中的多神崇拜 | 第60-61页 |
3. 社会学视域中的多神崇拜 | 第61-62页 |
三、宗教精英建构的耶和华信仰 | 第62-71页 |
1. 先知群体建构的耶和华信仰 | 第62-66页 |
2. 王室神学群体建构的耶和华信仰 | 第66-69页 |
3. 祭司群体建构的耶和华信仰 | 第69-71页 |
四、耶和华信仰的内涵探析 | 第71-79页 |
1. 犹太教传统的一般理解 | 第72-73页 |
2. 律法视域下的耶和华信仰 | 第73-79页 |
(1) “公义”叙事与耶和华信仰的对象 | 第73-74页 |
(2) “拣选”叙事与耶和华信仰的主体 | 第74-75页 |
(3) “圣约”叙事与耶和华信仰的内涵 | 第75-77页 |
(4) “崇拜”叙事与耶和华信仰的实践 | 第77-79页 |
第三章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体系 | 第79-105页 |
一、古代以色列律法的概念 | 第79-87页 |
1.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传统 | 第80-82页 |
2.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范围 | 第82-84页 |
3.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内涵 | 第84-87页 |
二、古代以色列律法的形式 | 第87-94页 |
1.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载体 | 第87-88页 |
2.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部门 | 第88-89页 |
3.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要素 | 第89-93页 |
4.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其他形式 | 第93-94页 |
三、古代以色列律法的运行 | 第94-99页 |
1.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立法者 | 第94-95页 |
2.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执行者 | 第95-96页 |
3.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司法者 | 第96-99页 |
四、古代以色列律法的意义 | 第99-105页 |
1. 维系古代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 | 第100-101页 |
2. 维系古代以色列人的民族身份 | 第101-102页 |
3. 维系古代以色列人的生活秩序 | 第102-103页 |
4. 维系古代以色列人的文化传承 | 第103-105页 |
第四章 古代以色列律法传统的起源:以“约书”为中心 | 第105-128页 |
一、古代以色列律法的历史脉络 | 第105-107页 |
1.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复杂性 | 第105-106页 |
2. 古代以色列律法的阶段划分 | 第106-107页 |
二、作为古代以色列律法起源的“约书” | 第107-110页 |
1. 关于“约书”历史脉络的争议 | 第107-108页 |
2. 作为古代以色列律法起源的“约书” | 第108-110页 |
三、耶和华信仰与“约书”的文本分析 | 第110-119页 |
1. 耶和华信仰与“约书”文本的边界 | 第110-111页 |
2. 耶和华信仰与“约书”文本的主体结构 | 第111-114页 |
3. 耶和华信仰与“约书”文本的内容 | 第114-119页 |
四、耶和华信仰与“约书”的性质及意义 | 第119-128页 |
1. 耶和华信仰与“约书”的性质探析 | 第119-126页 |
2. “约书”律法传统的意义 | 第126-128页 |
第五章 古代以色列律法传统的积累:以D典为中心 | 第128-148页 |
一、耶和华信仰与作为律法传统积累的D典 | 第128-135页 |
1. 文本展现的D典“积累” | 第128-130页 |
2. 历史展现的D典“积累” | 第130-133页 |
3. 申命史家的社会记忆 | 第133-135页 |
二、耶和华信仰与D典文本分析 | 第135-143页 |
1. 耶和华信仰与D典文本的边界 | 第135-138页 |
2. 耶和华信仰与D典文本的主体结构 | 第138-139页 |
3. 耶和华信仰与D典文本的内容 | 第139-143页 |
三、耶和华信仰与D典的性质与意义 | 第143-148页 |
1. 耶和华信仰与D典的性质探析 | 第143-145页 |
2. 耶和华信仰与D典所的意义 | 第145-148页 |
第六章 耶和华信仰与律法传统的形成:以P典为中心 | 第148-176页 |
一、耶和华信仰与P典的历史背景 | 第148-155页 |
1. 视P典为“形成”的原因 | 第148-152页 |
2. 巴比伦流放与回归重建圣殿 | 第152-155页 |
二、耶和华信仰与P典文本分析 | 第155-167页 |
1. 耶和华信仰与P典文本的边界 | 第155-157页 |
2. 耶和华信仰与P典文本的主体结构 | 第157-159页 |
3. 耶和华信仰与祭司“十诫”情结 | 第159-162页 |
4. 耶和华信仰与P典文本的内容 | 第162-167页 |
三、耶和华信仰与P典的性质和意义 | 第167-176页 |
1. 耶和华信仰与P典的性质探析 | 第167-171页 |
2. 耶和华信仰与P典的意义 | 第171-176页 |
第七章 古代以色列律法传统的发展 | 第176-199页 |
一、古代以色列律法传统的性质解析 | 第176-183页 |
1. 视律法为世俗立法的悖论 | 第177-178页 |
2. 视律法为道德劝勉的疑惑 | 第178-180页 |
3. 律法中蕴含不成文法精神 | 第180-183页 |
二、古代以色列律法传统的后续发展 | 第183-199页 |
1. 犹太教的律法传统与发展 | 第184-186页 |
2. 基督教的律法传统与发展 | 第186-193页 |
3. 伊斯兰教的律法传统与发展 | 第193-199页 |
结语:以法律信仰塑造和谐生活 | 第199-207页 |
1. 在律法中融合的信仰故事 | 第199-201页 |
2. 在故事中展现的律法精神 | 第201-204页 |
3. 法律融合信仰塑造新生活 | 第204-207页 |
参考书目 | 第207-2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12-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