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以皖南西递古村落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21页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8-11页
        (一) 研究背景与缘起第8-10页
        (二) 研究目的第10页
        (三)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9页
        (一) 新型城镇化理论综述第11-15页
        (二)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相关理论综述第15-18页
        (三) 理论综述小结第18-19页
    三、研究主要内容第19页
        (一) 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二) 论文可能有的创新点第19页
    四、研究方法和路径第19-21页
        (一) 文献资料调研法第19-20页
        (二) 多学科综合分析法第20页
        (三) 实地调研法第20页
        (四) 比较研究法第20-21页
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第21-29页
    一、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第21-22页
    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困境第22-27页
        (一) 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二) 发展的困境第23-27页
    三、古村落保护、开发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第27-29页
        (一) 矛盾性第28页
        (二) 统一性第28-29页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递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实践第29-60页
    一、西递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状况分析第29-32页
        (一) 西递古村落概况第29-30页
        (二) 西递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0-32页
    二、西递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实践第32-44页
        (一) 西递古村落经营管理演变历程第32-36页
        (二) 皖南其他代表性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实践第36-42页
        (三) 西递古村落与皖南其他代表性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实践对比分析的思考第42-44页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对西递古村落的影响第44-54页
        (一) 生产方式的转变第45-48页
        (二) 经济方式的转变第48-49页
        (三) 生活方式的转变第49-50页
        (四) 思维方式的转变第50-54页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递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总结第54-60页
        (一) “不离本土”的特色城镇化道路第54-55页
        (二) 古村落保护村民“我者”的参与第55-58页
        (三) 古村落保护“他者”力量的发挥第58-60页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启示第60-72页
    一、启示之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和创新模式第60-63页
        (一) 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经验总结第60-61页
        (二) 就地城镇化道路的有力探索第61-62页
        (三) “非典型”性可持续城镇化道路的寻找第62-63页
    二、启示之二:新型城镇化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与新生活方式的倡导第63-72页
        (一) “慢生活”理念的休闲经济代表第64-65页
        (二) “田园式生活”体验经济的范例第65-67页
        (三) “乡土情结”公共文化空间的归宿第67-69页
        (四) 乡土文化内在价值的复兴第69-72页
结语第72-74页
附录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下一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