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一、引言 | 第11-25页 |
|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4页 |
| 1.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2.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3.选题的目的 | 第12-13页 |
| 4.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1.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2.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二、理论阐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33页 |
| (一)发展适宜性相关理论介绍 | 第25-29页 |
| 1.皮亚杰和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 | 第25-26页 |
| 2.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理论 | 第26-29页 |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29-33页 |
| 1.幼儿教育软件 | 第29-30页 |
| 2.幼儿教育软件评价 | 第30-31页 |
| 3.发展适宜性 | 第31-33页 |
| 三、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发展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介绍 | 第33-49页 |
| (一)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33-37页 |
| 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发展概述 | 第33-36页 |
| 2.我国幼儿教育软件的分类及特点 | 第36-37页 |
| (二)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 第37-42页 |
| 1.CAI 教学软件三级评价模型 | 第37-38页 |
| 2.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教学软件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 3.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 第40-42页 |
| 4.国内两种较有代表的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页 |
| (三)几种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2-49页 |
| 1.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42-44页 |
| 2.对几种评价方案或体系的再分析 | 第44-46页 |
| 3.游戏性在软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缺失 | 第46-49页 |
| 四、儿童的适宜性发展与游戏 | 第49-69页 |
| (一)发展适宜性环境 | 第49-53页 |
| 1.发展适宜性的物质环境 | 第49-50页 |
| 2.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环境 | 第50-52页 |
| 3.发展适宜性的认知、语言环境 | 第52-53页 |
| (二)游戏与儿童的发展 | 第53-56页 |
| 1.什么是游戏 | 第53-54页 |
| 2.游戏的种类 | 第54页 |
| 3.游戏和发展 | 第54-56页 |
| (三)“游戏”在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 第56-62页 |
| 1.心理学家的游戏观 | 第56-57页 |
| 2.游戏在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发展的作用 | 第57-59页 |
| 3.全美儿童早期教育协会的幼儿发展适宜观 | 第59-60页 |
| 4.幼儿教育软件中“游戏性”特征 | 第60-62页 |
| (四)发展适宜性的体系结构 | 第62-64页 |
| 1.发展适宜性的基本要素 | 第62-63页 |
| 2.发展适宜性的体系结构 | 第63-64页 |
| (五)发展适宜性与幼儿教育软件 | 第64-69页 |
| 1.幼儿教育软件的发展适宜性特征 | 第64-66页 |
| 2.用户对幼儿教育软件使用的反馈与发展适宜性 | 第66-67页 |
| 3.发展适宜性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维度 | 第67-69页 |
| 五、发展适宜性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9-85页 |
| (一)发展适宜性幼儿教育软件的基本内涵 | 第69-73页 |
| 1.幼儿教育软件设计思想以发展适宜性理念为指导 | 第69-70页 |
| 2.幼儿教育软件具备发展适宜性特点 | 第70-73页 |
| (二)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概述 | 第73-76页 |
| 1.构建评价指标遵循的原则 | 第73-74页 |
| 2.幼儿教育软件的评价类型 | 第74页 |
| 3.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 | 第74-75页 |
| 4.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第75-76页 |
| (三)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第76-78页 |
| 1.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76-77页 |
| 2.幼儿教育软件二级指标项的构建 | 第77-78页 |
| (四)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项权重计算 | 第78-84页 |
| 1.指标权重的分配原则 | 第78-79页 |
| 2.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 第79-80页 |
| 3.一级指标项权重计算 | 第80-82页 |
| 4.二级指标项权重计算 | 第82-84页 |
| (五)对该指标项体系使用过程中的简要说明 | 第84-85页 |
| 结束语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附录 | 第91-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