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及实践综述 | 第12-19页 |
·循环经济起源与概念 | 第12-13页 |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及实践 | 第13-15页 |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及实践 | 第15-19页 |
·小结 | 第19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9-22页 |
·清洁生产理论 | 第22-23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陕南县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 第27-38页 |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实现陕南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 第27-28页 |
·实现陕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 第28页 |
·优势条件分析 | 第28-34页 |
·区位优势 | 第28-29页 |
·资源优势 | 第29-32页 |
·社会经济基础 | 第32-33页 |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 第34-37页 |
·工业基础薄弱 | 第35-36页 |
·生态环境制约 | 第36页 |
·交通条件制约 | 第36页 |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45页 |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目标 | 第38-39页 |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3页 |
·构建原则 | 第39-40页 |
·构建思路 | 第40-41页 |
·主要指标释义 | 第41-43页 |
·循环经济评价模型与方法 | 第43-45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3-44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模式 | 第45-55页 |
·总体发展框架 | 第45-46页 |
·资源循环型工业发展基本模式 | 第46-48页 |
·构建思路 | 第46-47页 |
·发展模式 | 第47-48页 |
·生态型农业发展基本模式 | 第48-51页 |
·构建思路 | 第48-50页 |
·构建模式 | 第50-51页 |
·生态旅游业发展基本模式 | 第51-53页 |
·构建思路 | 第51页 |
·构建模式 | 第51-53页 |
·静脉产业发展基本模式 | 第53-54页 |
·构建思路 | 第53-54页 |
·构建模式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以陕南西乡县为例 | 第55-7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55-57页 |
·基本情况 | 第55-56页 |
·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 第56-57页 |
·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 第57-63页 |
·原始数据的收集 | 第57页 |
·综合评价 | 第57-63页 |
·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63-74页 |
·西乡县循环经济发展整体框架 | 第63-65页 |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65-67页 |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67-69页 |
·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69-70页 |
·静脉产业发展模式 | 第70-7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4-76页 |
1 结论 | 第74-75页 |
2 讨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