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晶体学论文

基于二维光子晶体各类构造的传输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发展历史第10-11页
    1.3 光子晶体简介第11-13页
    1.4 光子晶体应用第13-15页
        1.4.1 光子晶体波导第13页
        1.4.2 光子晶体分支结构第13-14页
        1.4.3 光子晶体微腔第14页
        1.4.4 光子晶体光纤第14-15页
    1.5 光子晶体理论研究方法第15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第15-17页
2 CIP法第17-23页
    2.1 波与物质移动的数值计算法第17-18页
    2.2 在多次元方程式及电磁波领域的应用第18-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柱体墙波导特性研究第23-38页
    3.1 实验准备第23-27页
    3.2 直线型柱体墙波导第27-30页
    3.3 Z字型柱体墙波导第30-33页
    3.4 Z字型柱体墙波导带谐振腔第33-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基于CIP法探究直线型波导谐振腔第38-53页
    4.1 直线波导中的四种谐振腔模型第38-43页
    4.2 CIP法仿真第43-47页
    4.3 探针测量法第47-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具有滤波性能的X形分支结构设计第53-88页
    5.1 光子晶体模型与测试系统第53-55页
    5.2 X形三分支波导的功率分配特性第55-61页
        5.2.1 对称X型三分支波导Type-Ⅰ第55-57页
        5.2.2 非对称X型3分支波导Type-Ⅱ第57-59页
        5.2.3 非对称X型3分支波导Type-Ⅲ第59-60页
        5.2.4 三种波导功率分配性能比较第60-61页
    5.3 谐振腔模型第61-78页
        5.3.1 接近端口处设置长度为2.5P、3P和3.5P的谐振腔第62-65页
        5.3.2 接近中心处设置长度为2.5P、3P和3.5P的谐振腔第65-68页
        5.3.3 接近端口处设置长度为2.5P、2.75P和3P的谐振腔第68-71页
        5.3.4 接近中心处设置长度为2.5P、2.75P和3P的谐振腔第71-74页
        5.3.5 其他谐振腔模型第74-78页
    5.4 提高谐振腔模型频带利用率第78-86页
        5.4.1 共振腔长度间隔减小至0.2P第78-80页
        5.4.2 加“刺”去除不要谐振第80-81页
        5.4.3 减小端口间干扰第81-85页
        5.4.4 共振腔长度间隔减小至0.1P第85-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附录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全息彩色再现
下一篇:氧化锌超细颗粒及氧化锌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