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全息彩色再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文章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2 计算全息的基本理论 | 第13-28页 |
2.1 全息术的基本理论 | 第13-16页 |
2.1.1 光全息术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2.1.2 计算全息术概述 | 第15-16页 |
2.2 脉冲调制、抽样定理、空间带宽积及衍射效率 | 第16-19页 |
2.2.1 脉冲调制 | 第16-17页 |
2.2.2 抽样定理 | 第17-18页 |
2.2.3 空间带宽积 | 第18页 |
2.2.4 衍射效率 | 第18-19页 |
2.3 色度学与计算全息再现 | 第19-21页 |
2.3.1 色度学理论 | 第19-20页 |
2.3.2 色度学与计算全息的联系 | 第20-21页 |
2.4 计算全息编码方法 | 第21-27页 |
2.4.1 迂回位相编码方法 | 第21-23页 |
2.4.2 修正离轴参考光编码方法 | 第23-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单色计算全息图的制作与光学再现 | 第28-45页 |
3.1 计算全息图的制作过程与光学再现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3.1.1 计算全息图的制作过程 | 第28-29页 |
3.1.2 傅立叶变换 | 第29页 |
3.1.3 傅立叶变换性质 | 第29-31页 |
3.1.4 透镜的傅立叶变换特性 | 第31-33页 |
3.2 傅立叶变换计算全息图的制作 | 第33-35页 |
3.3 傅立叶变换计算全息图的再现 | 第35-38页 |
3.3.1 傅立叶变换计算全息图的模拟再现 | 第35-36页 |
3.3.2 傅立叶变换计算全息图的光学再现 | 第36-38页 |
3.4 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的像素对再现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1 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3.4.2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40页 |
3.5 不同载频对再现像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1 实验现象及结果 | 第40-41页 |
3.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5.3 提高再现像质量 | 第42页 |
3.6 不同波长的照明光源对再现像的影响 | 第42-44页 |
3.6.1 实验现象 | 第42-43页 |
3.6.2 实验现象的分析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计算全息图的制作及彩色再现 | 第45-56页 |
4.1 物体色彩在计算全息图中的记录与模拟再现 | 第45-48页 |
4.1.1 物体色彩在计算全息中的记录 | 第45-47页 |
4.1.2 物体色彩的模拟再现 | 第47-48页 |
4.2 计算全息图的光学彩色再现 | 第48-53页 |
4.2.0 光学彩色再现的光路设计 | 第48-50页 |
4.2.1 计算全息图制作的理论分析 | 第50-51页 |
4.2.2 计算全息图的制作过程及程序 | 第51-53页 |
4.3 傅立叶变换计算全息图的光学彩色再现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