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不同风险下的出口信用保险及其思考 | 第12-15页 |
第一节 商业风险下的出口信用保险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政治风险下的出口信用保险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基于案例的思考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外国立法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经营模式 | 第16-22页 |
一 英国模式 | 第16-17页 |
二 法国模式 | 第17-18页 |
三 瑞士模式 | 第18-19页 |
四 香港模式 | 第19-20页 |
五 对上述经营模式的评析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国际上出口信用保险实践的新发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概况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 第24-26页 |
一 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在我国的产生背景 | 第24-26页 |
二 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26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3页 |
一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成立 | 第26-27页 |
二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生效与保险责任的承担 | 第27-30页 |
三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变更 | 第30-31页 |
四 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实际履行与保险责任的终结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 政府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支持不足制约承保规模的扩大 | 第33-34页 |
二 投保申请周期过长且投保费率高 | 第34页 |
三 我国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且投保意识差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法律思考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面临的困境 | 第36-39页 |
一 出口信用保险中的保险人规模小且服务水平低 | 第36-37页 |
二 投保人的资格界定比较模糊且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 第37-38页 |
三 对于保险人与投保人的权利义务规定过于宽泛 | 第38页 |
四 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和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38页 |
五 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缺少专门的保险立法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法律建议 | 第40-45页 |
一 完善有关保险人的规定 | 第40-41页 |
二 完善有关投保人的规定 | 第41-42页 |
三 完善有关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关系客体的规定 | 第42-43页 |
四 建立健全出口信用保险经营和监管体系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