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一 问题缘起 | 第10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及前置程序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3-21页 |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基础理论 | 第13-17页 |
|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 | 第13页 |
|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渊源和发展 | 第13-16页 |
| 三 股东派生诉讼的制度价值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概念 | 第17-18页 |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制度价值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 | 第21-31页 |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前提 | 第21-22页 |
| 一 国外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前提的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 二 我国关于派生诉讼前置程序前提相关规定 | 第22页 |
| 第二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主体 | 第22-29页 |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人 | 第22-25页 |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被申请人 | 第25-26页 |
| 三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对象 | 第26-29页 |
|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形式和申请内容 | 第29-31页 |
| 一 申请形式 | 第29-30页 |
| 二 申请内容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审查 | 第31-38页 |
| 第一节 审查期限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审查机关所做决定的效力 | 第32-35页 |
| 一 美国法的规定 | 第33-34页 |
| 二 日本法的规定 | 第34页 |
| 三 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 第34-35页 |
|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豁免条款 | 第35-38页 |
| 一 美国法的相关规定 | 第35-36页 |
| 二 我国豁免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我国派生诉讼制度前置程序的完善建议 | 第38-47页 |
| 第一节 对派生诉讼前置程序前提的完善建议 | 第38页 |
| 第二节 对派生诉讼前置程序主体的完善建议 | 第38-41页 |
| 一 对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人的完善建议 | 第38-39页 |
| 二 对派生诉讼前置程序被申请人的完善建议 | 第39-40页 |
| 三 对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对象的完善建议 | 第40-41页 |
| 第三节 引入美国独立委员会制度 | 第41-44页 |
| 第四节 对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内容的完善建议 | 第44-45页 |
| 第五节 对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豁免条款的完善建议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个人简历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