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基于混合试验的连续梁桥桥墩抗震性能水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混合试验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桥墩震害分析与性能水准划分第19-33页
    2.1 桥梁震害特点第19-23页
        2.1.1 上部结构的震害第19-20页
        2.1.2 支座的震害第20-21页
        2.1.3 下部结构的震害第21-23页
    2.2 桥墩破坏形式及量化第23-26页
        2.2.1 桥墩破坏形式第23-24页
        2.2.2 桥墩破坏形式的量化第24-26页
    2.3 破坏准则的建立第26-29页
    2.4 性能水准及量化指标第29-32页
        2.4.1 性能水准的定义第29-31页
        2.4.2 性能水准的量化指标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连续梁桥桥墩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第33-45页
    引言第33页
    3.1 桥梁模型及力学分析第33-35页
    3.2 OpenSees有限元建模第35-40页
        3.2.1 OpenSees简介第35页
        3.2.2 材料及本构关系第35-40页
        3.2.3 桥墩模型的建立第40页
    3.3 桥墩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第40-43页
        3.3.1 破坏模式第41-42页
        3.3.2 等效屈服点第42页
        3.3.3 塑性铰长度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连续梁桥桥墩抗震性能水准混合试验研究第45-67页
    引言第45页
    4.1 混合试验的建立第45页
    4.2 OpenSees计算子结构建模第45-46页
    4.3 试验子结构的模型建立第46-48页
        4.3.1 试验子结构尺寸第46-47页
        4.3.2 试件制作第47-48页
        4.3.3 材性试验第48页
    4.4 混合试验平台及加载测量方案第48-52页
        4.4.1 Open Fresco及OpenSees第48-49页
        4.4.2 系统集成框图第49-50页
        4.4.3 试验加载装置第50-51页
        4.4.4 测点布置第51-52页
    4.5 试验工况第52-55页
        4.5.1 地震波的选取第52页
        4.5.2 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取值第52-55页
    4.6 试件一混合试验现象及分析第55-61页
        4.6.1 7度E1地震作用第55-56页
        4.6.2 7度E2地震作用第56页
        4.6.3 8度E2地震作用第56-58页
        4.6.4 9度E2地震作用第58-59页
        4.6.5 位移角性能水准量化第59-61页
    4.7 试件二混合试验现象及分析第61-63页
        4.7.1 试验现象第61-62页
        4.7.2 数据分析第62-63页
    4.8 低周往复试验与混合试验对比第63-66页
        4.8.1 低周往复试验第63-64页
        4.8.2 试验现象及数据分析第64-65页
        4.8.3 低周往复试验与混合试验试验现象对比第65页
        4.8.4 低周往复试验与混合试验数据分析对比第65-66页
    4.9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结论第67页
    5.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岩土振动掘削机理及盾构刀盘复合激振数值仿真研究
下一篇:苏州市区道路光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