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新媒体下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对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 主要内容第14-15页
    1.4 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6-21页
    2.1 文献综述第16-21页
        2.1.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2.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0页
        2.1.3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20-21页
第三章 网络舆情相关理论研究第21-28页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3.1.1 新媒体的界定第21页
        3.1.2 新闻学概述第21-22页
        3.1.3 传播学概述第22页
        3.1.4 网络舆情、舆论场的概念界定第22-23页
    3.2 新媒体相关理论第23-26页
        3.2.1 新媒体出现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影响第23-24页
        3.2.2 新媒体下舆情传播方式、传播理念第24页
        3.2.3 新媒体下的舆论场特点第24-26页
    3.3 网络舆情相关理论关系第26-28页
        3.3.1 新闻学、传播学与网络舆情第26-27页
        3.3.2 网络舆情与舆论场第27页
        3.3.3 舆情事件与舆情危机第27-28页
第四章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案例分析——以“黑龙江庆安枪击事件”为例第28-35页
    4.1 事件过程第28-29页
    4.2 舆情走向及舆情特点第29-31页
    4.3 政府处理事件过程第31-33页
    4.4 事件总结第33-35页
第五章 我国政府在新媒体下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存在的问题第35-39页
    5.1 政府舆情监控体系不合理第35-36页
        5.1.1 舆情监控人员队伍薄弱第35页
        5.1.2 政府认知偏差以及应急预案缺失第35-36页
        5.1.3 缺乏对微博、微信公众号有效引导第36页
    5.2 政府应对舆情事件不到位第36-39页
        5.2.1 工作机制方面,各级政府合力尚未形成第36-37页
        5.2.2 监管能力方面,工作盲区越来越大第37页
        5.2.3 监管办法方面,过于依赖行政手段第37页
        5.2.4 新媒体网络平台利用率低第37-38页
        5.2.5 实体部门与网络舆情部门协作不畅第38-39页
第六章 新媒体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对策第39-51页
    6.1 理性认识突发事件,冷静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第39-42页
        6.1.1 网络舆情是现实问题和矛盾在网上的基本反映第39页
        6.1.2 网络舆情反映的并不是全部社会舆情第39-40页
        6.1.3 舆论走向往往被少数所谓网络“意见领袖”所操控第40页
        6.1.4 互联网有效缓解、缓冲了现实矛盾和压力第40-42页
    6.2 提高舆情管控意识,转变网络舆情事件处理观念第42-44页
        6.2.1 把握“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的根本第42页
        6.2.2 努力实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的转变第42-43页
        6.2.3 逐步完善信息报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第43页
        6.2.4 提高团队技术实力,真正使用互联网技术管理网络第43-44页
    6.3 把握舆情发展规律,掌握舆情管控主动第44-46页
        6.3.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第44-45页
        6.3.2 主动使用新媒体技术,强占舆情阵地第45-46页
    6.4 完善队伍,提高技能,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第46-47页
        6.4.1 建立“三支队伍”,完善预警体系第46页
        6.4.2 着力提高舆情处理四个基本技能第46-47页
        6.4.3 加快反应速度、抢占导控先机第47页
    6.5 属地媒体有效发声,积极寻求多部门政府协作第47-51页
        6.5.1 及时回应,防止进一步炒作而导致舆论被动第47-48页
        6.5.2 措辞严谨,避免漏洞引发次生舆论灾害第48-49页
        6.5.3 通过有效引导平衡网上舆论第49页
        6.5.4 加强实体部门与网络舆情部门间协作,共同应对舆情危机第49-51页
第七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下的岗责体系研究--以临沂市国税局为例
下一篇:我国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以菏泽市国税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