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关于税务行政审批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页 |
2.1.1 行政审批 | 第21页 |
2.1.2 税务行政审批 | 第21页 |
2.1.3 行政审批与税务行政审批的关系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2.2 制度经济学 | 第23页 |
2.2.3 政府流程再造 | 第23-25页 |
2.2.4 管制经济学 | 第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6-35页 |
3.1 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概述 | 第26-28页 |
3.1.1 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 | 第26页 |
3.1.2 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历程及现状 | 第26-28页 |
3.2 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2.1 税务人员工作理念落后 | 第28页 |
3.2.2 部分涉税事项仍然存在行政审批的边缘 | 第28-29页 |
3.2.3 后续监管机制缺乏造成管理困惑 | 第29页 |
3.2.4 放而不管造成的税收执法风险 | 第29页 |
3.2.5 监管不力造成的信息失真 | 第29-30页 |
3.2.6 信息化建设水平无法适应改革需求 | 第30页 |
3.2.7 公众纳税意识仍有待增强 | 第30-31页 |
3.2.8 税收违法行为惩戒不到位 | 第31页 |
3.3 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1-34页 |
3.3.1 税务人员缺乏公共管理理念 | 第31-32页 |
3.3.2 后续监管措施制定难 | 第32页 |
3.3.3 信息化综合应用程度不够 | 第32-33页 |
3.3.4 纳税意识培养不足 | 第33页 |
3.3.5 税收违法成本低 | 第33-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证分析:以菏泽市国税局为例 | 第35-47页 |
4.1 菏泽市国税局落实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 | 第35页 |
4.2 菏泽市国税局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卷调查 | 第35-40页 |
4.2.1 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35-36页 |
4.2.2 调查问卷 | 第36页 |
4.2.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36-40页 |
4.3 菏泽市国税局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前后典型涉税事项办理分析 | 第40-45页 |
4.3.1 新增纳税人申报质量统计 | 第41-43页 |
4.3.2 增值税专用发票核定情况统计 | 第43-44页 |
4.3.3 红字发票开具情况统计 | 第44-45页 |
4.3.4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办理情况统计 | 第45页 |
4.4 改革前后典型事项办理情况分析结论 | 第45-46页 |
4.5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进一步改革我国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的对策 | 第47-56页 |
5.1 明确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 | 第47-48页 |
5.1.1 成本效益原则 | 第47页 |
5.1.2 公平公正原则 | 第47-48页 |
5.2 建立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律支持框架 | 第48页 |
5.3 转变传统工作理念 | 第48-49页 |
5.3.1 重新定位岗位职责 | 第48-49页 |
5.3.2 以税收征管改革提升征管质效 | 第49页 |
5.3.3 理顺征纳双方权责关系 | 第49页 |
5.4 进一步扩大税务行政审批清理范围 | 第49-51页 |
5.4.1 规范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 | 第49-50页 |
5.4.2 规范税务行政许可管理 | 第50页 |
5.4.3 强化对行政审批清理的内外部监督 | 第50-51页 |
5.5 营造良好的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内外环境 | 第51-55页 |
5.5.1 加强事后监管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 | 第51-52页 |
5.5.2 提升税务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 | 第52-53页 |
5.5.3 加强纳税信用应用水平 | 第53-54页 |
5.5.4 加大税收违法成本 | 第54-55页 |
5.6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