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绩效准则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凯盛重工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论文结构图 | 第12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企业创新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企业创新能力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企业创新能力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卓越绩效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卓越绩效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2 卓越绩效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企业创新能力概念和作用 | 第18-19页 |
2.1.1 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 | 第18-19页 |
2.2 卓越绩效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2.2.1 卓越绩效定义 | 第19页 |
2.2.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内容 | 第19-21页 |
2.2.3 卓越绩效准则评分方法 | 第21-22页 |
2.2.4 卓越绩效准则评分过程 | 第22-23页 |
2.3 评价体系可行性分析 | 第23-27页 |
2.3.1 卓越绩效准则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适用性 | 第24页 |
2.3.2 卓越绩效准则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性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凯盛重工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第27-57页 |
3.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27-28页 |
3.2 评价指标内容 | 第28-42页 |
3.2.1 初拟评价指标 | 第28-32页 |
3.2.2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2-38页 |
3.2.3 最终评价指标 | 第38-42页 |
3.3 层次分析法原理 | 第42-44页 |
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57页 |
3.4.1 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 第44-46页 |
3.4.2 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 第46-57页 |
第四章 凯盛重工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57-81页 |
4.1 公司简介 | 第57-58页 |
4.2 评价过程 | 第58-77页 |
4.2.1 评价依据 | 第58-69页 |
4.2.2 评价内容 | 第69-70页 |
4.2.3 评价过程 | 第70-77页 |
4.3 评价结果 | 第77-80页 |
4.3.1 数据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4.3.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4.4 分析改进 | 第80-8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1-83页 |
5.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页 |
5.2 论文创新点以及研究局限性 | 第81-83页 |
5.2.1 论文创新点 | 第81-82页 |
5.2.2 论文研究局限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一:作者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6-87页 |
附录二:一轮问卷 | 第87-90页 |
附录三:二轮问卷 | 第90-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