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1.1 会展业品牌化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上海车展的综合分析 | 第15-16页 |
1.1.3 展会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 | 第16-17页 |
1.1.4 我国会展业现存问题的探索 | 第17-1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可能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3-34页 |
2.1 品牌展会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2.1.1 国外品牌展会文献综述 | 第23页 |
2.1.2 国内品牌展会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2.2 展会观众行为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2.1 国外展会观众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2.2.2 国内展会观众文献综述 | 第25-26页 |
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第26-27页 |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7-30页 |
2.4.1 品牌的定义 | 第27页 |
2.4.2 展览会的定义 | 第27-28页 |
2.4.3 品牌展会的定义 | 第28-29页 |
2.4.4 会展观众的定义 | 第29-30页 |
2.5 相关理论 | 第30-34页 |
2.5.1 消费者决策行为理论 | 第30-31页 |
2.5.2 顾客满意度理论 | 第31-33页 |
2.5.3 SWOT理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上海车展与国内外车展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 第34-44页 |
3.1 国内三大车展发展现状 | 第34-37页 |
3.1.1 上海国际车展现状 | 第34-35页 |
3.1.2 北京国际车展现状 | 第35页 |
3.1.3 广州国际车展现状 | 第35-37页 |
3.2 国际五大车展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3.2.1 法兰克福国际车展现状 | 第37页 |
3.2.2 巴黎国际车展现状 | 第37页 |
3.2.3 东京国际车展现状 | 第37页 |
3.2.4 日内瓦国际车展现状 | 第37页 |
3.2.5 北美国际车展现状 | 第37-38页 |
3.3 上海车展与国内车展发展现状的比较 | 第38-41页 |
3.3.1 上海车展与国内车展现状横向对比 | 第38-39页 |
3.3.2 上海车展与国内车展现状纵向对比 | 第39-41页 |
3.3.3 上海车展与国内车展对比情况总结 | 第41页 |
3.4 上海车展与国际五大车展发展现状的比较 | 第41-43页 |
3.5 上海车展与国内外车展现状对比分析总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第十六届上海车展观众观展情况调查 | 第44-85页 |
4.1 观众观展影响因子研究框架 | 第44-48页 |
4.1.1 观众观展行为影响因子界定 | 第44-45页 |
4.1.2 观众观展满意度影响因子界定 | 第45-46页 |
4.1.3 各因子对观众观展行为影响的假设 | 第46-47页 |
4.1.4 构建观众观展行为预测模型 | 第47-48页 |
4.2 观众观展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48-50页 |
4.2.1 观众观展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8-49页 |
4.2.2 观众观展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 | 第49-50页 |
4.3 观众参观上海车展情况问卷统计 | 第50-56页 |
4.3.1 预期观展阶段观众基本情况统计 | 第50-53页 |
4.3.2 实际观展阶段观众基本情况统计 | 第53-55页 |
4.3.3 满意度评估阶段观众基本情况统计 | 第55-56页 |
4.4 观众参观上海车展情况相关性分析 | 第56-58页 |
4.4.1 观众预期观展阶段相关性分析 | 第56页 |
4.4.2 观众实际观展阶段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4.4.3 观展满意度评估阶段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4.5 观众参观上海车展情况的数据分析 | 第58-63页 |
4.5.1 预期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8-60页 |
4.5.2 实际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0-62页 |
4.5.3 满意度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2-63页 |
4.6 观众参观上海车展情况的因子分析 | 第63-74页 |
4.6.1 观众预期观展行为因子分析 | 第64-67页 |
4.6.2 观众实际观展行为因子分析 | 第67-72页 |
4.6.3 观众观展满意度因子分析 | 第72-74页 |
4.7 观众参观上海车展情况的回归分析 | 第74-80页 |
4.7.1 观众观展预期行为回归分析 | 第75-76页 |
4.7.2 观众实际观展行为回归分析 | 第76-79页 |
4.7.3 观众观展满意度回归分析 | 第79-80页 |
4.8 调查结果分析 | 第80-85页 |
4.8.1 展会主办方调查结果 | 第80-81页 |
4.8.2 展会参展商调查结果 | 第81-82页 |
4.8.3 展会观众调查结果 | 第82页 |
4.8.4 观众观展行为假设检验与模型修正 | 第82-85页 |
第五章 上海车展品牌建设SWOT分析 | 第85-93页 |
5.1 SWOT理论 | 第85页 |
5.2 上海车展品牌建设SWOT分析 | 第85-89页 |
5.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 第85-87页 |
5.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 第87-88页 |
5.2.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第88页 |
5.2.4 威胁(Threats)分析 | 第88-89页 |
5.3 上海车展品牌建设战略矩阵分析 | 第89-91页 |
5.3.1 优势机遇战略(S-O) | 第89-90页 |
5.3.2 劣势机遇战略(W-O) | 第90页 |
5.3.3 优势威胁战略(S-T) | 第90-91页 |
5.3.4 劣势威胁战略(W-T) | 第91页 |
5.4 上海车展劣势、威胁成因分析 | 第91-93页 |
第六章 上海车展品牌建设完善策略 | 第93-101页 |
6.1 主办方方面完善策略 | 第93-97页 |
6.1.1 保持高水平参展商质量,创立自身独特性 | 第93-94页 |
6.1.2 建立及时反馈调整机制,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 第94-95页 |
6.1.3 提升车展软实力,完善硬件与辅助设施建设 | 第95-96页 |
6.1.4 努力打造低碳、生态与环保的上海车展 | 第96-97页 |
6.2 参展商方面完善策略 | 第97-99页 |
6.2.1 打造绿色环保汽车,宣传环保理念 | 第97-98页 |
6.2.2 维护自身品牌形象,提高展车质量 | 第98-99页 |
6.2.3 加大购车优惠力度,吸引观展观众 | 第99页 |
6.3 参展观众方面完善策略 | 第99-101页 |
6.3.1 培养绿色环保意识,树立健康观展理念 | 第99页 |
6.3.2 加快革新营销模式,倡导针对性营销 | 第99-10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1-10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附录 | 第107-113页 |
附录 1 | 第107-109页 |
附录 2 | 第109-111页 |
附录 3 | 第111-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