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我国邮轮产业发展市场环境 | 第14-15页 |
1.1.2 我国邮轮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 第15页 |
1.1.3 我国邮轮产业发展港口运营环境 | 第15-16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 第20-33页 |
2.1 关于邮轮经济研究回顾 | 第20-22页 |
2.1.1 邮轮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0页 |
2.1.2 邮轮产业发展问题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1.3 邮轮港服务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2 关于服务价值研究回顾 | 第22-25页 |
2.2.1 关于服务价值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2.2 关于顾客价值的相关研究 | 第23页 |
2.2.3 关于传统顾客感知服务价值的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3 关于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回顾 | 第25-29页 |
2.3.1 关于旅游服务分类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2.3.2 关于游客感知价值内含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2.3.3 关于游客感知价值产生及特征的相关研究 | 第27页 |
2.3.4 关于游客感知价值模型构成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2.3.5 关于游客感知价值评价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2.4 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 第29-31页 |
2.4.1 关于邮轮产业的研究评述 | 第29页 |
2.4.2 关于邮轮港服务的研究评述 | 第29-30页 |
2.4.3 关于传统服务价值及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评述 | 第30-31页 |
2.4.4 关于邮轮港服务生态化需求的研究评述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邮轮母港服务及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分析 | 第33-41页 |
3.1 邮轮母港功能要素分析 | 第33-38页 |
3.1.1 邮轮母港概念界定 | 第33-34页 |
3.1.2 邮轮母港基本服务功能构成 | 第34-36页 |
3.1.4 邮轮母港游客服务流程构成 | 第36-38页 |
3.2 邮轮母港邮轮游客服务特点分析 | 第38-39页 |
3.2.1 游客服务的复杂性 | 第38-39页 |
3.2.2 游客服务的无形性 | 第39页 |
3.2.3 游客服务的同时性 | 第39页 |
3.2.4 游客服务的多情景性 | 第39页 |
3.2.5 游客服务的需求导向性 | 第39页 |
3.3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分析 | 第39-40页 |
3.3.1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界定 | 第39-40页 |
3.3.2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特点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评价理论模型 | 第41-49页 |
4.1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评价过程分析 | 第41-43页 |
4.2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评价理论研究模型 | 第43-45页 |
4.2.1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维度构成 | 第43-44页 |
4.2.2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评价模型构建 | 第44页 |
4.2.3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4.3 基于感知价值维度的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研究假设 | 第45-46页 |
4.4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48页 |
4.4.1 感知价值维度操作化定义 | 第46页 |
4.4.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 第49-59页 |
5.1 资料梳理与访谈法 | 第49-50页 |
5.1.1 资料梳理发 | 第49页 |
5.1.2 访谈法 | 第49-50页 |
5.2 问卷设计及样本量确定 | 第50-51页 |
5.2.1 调研问卷说明 | 第50页 |
5.2.2 问卷主体设计(李克特7分量表) | 第50-51页 |
5.2.3 问卷对象背景信息 | 第51页 |
5.2.4 样本量确定 | 第51页 |
5.3 数据分析方法简介 | 第51-58页 |
5.3.1 缺失数据处理法 | 第52页 |
5.3.2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 第52页 |
5.3.3 相关性分析法 | 第52-53页 |
5.3.4 信度分析法 | 第53页 |
5.3.5 效度分析法 | 第53-54页 |
5.3.6 结构方程模型 | 第54-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游客感知服务价值实证研究 | 第59-97页 |
6.1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概况 | 第59-62页 |
6.1.1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运营发展概况 | 第59-61页 |
6.1.2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快速发展动因及服务现状分析 | 第61-62页 |
6.2 基于李克特7分量表的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62-63页 |
6.2.1 问卷设计 | 第62-63页 |
6.2.2 调查程序 | 第63页 |
6.3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服务价值评价预调研数据分析 | 第63-70页 |
6.3.1 问卷样本有效性分析 | 第63-64页 |
6.3.2 因子分析 | 第64-68页 |
6.3.3 修正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68-70页 |
6.4 游客感知服务邮轮母港服务价值正式调研数据分析 | 第70-82页 |
6.4.1 样本构成统计及分析 | 第70-75页 |
6.4.2 主体问卷描述性分析 | 第75-77页 |
6.4.3 信度分析 | 第77-78页 |
6.4.4 效度分析 | 第78-82页 |
6.5 游客感知邮轮母港发展前景调研数据分析 | 第82-84页 |
6.5.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82-83页 |
6.5.2 数据质量分析 | 第83-84页 |
6.6 研究假设性验证 | 第84-94页 |
6.6.1 游客感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服务价值测量量表结构维度验证 | 第84页 |
6.6.2 游客感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服务价值评价假设性验证分析 | 第84-94页 |
6.7 假设性验证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94-95页 |
6.7.1 假设性验证结果 | 第94页 |
6.7.2 假设性验证结果分析 | 第94-95页 |
6.8 假设性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5-96页 |
6.8.1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庞大客流量降低单位游客休息面积 | 第95页 |
6.8.2 通关流程繁琐限制游客休闲服务区扩大 | 第95-96页 |
6.8.3 港区腹地开发不足限制游客商业服务体验 | 第96页 |
6.8.4 邮轮母港建设规划缺乏生态服务理念 | 第96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优化对策 | 第97-102页 |
7.1 码头二期建设注重科学性和预见性 | 第97-98页 |
7.1.1 码头建设应预留充足拓展空间 | 第97页 |
7.1.2 码头功能配套应具有人性化和超前性 | 第97-98页 |
7.1.3 推动“智慧港口”建设 | 第98页 |
7.2 优化、提高邮轮通关效率 | 第98-99页 |
7.2.1 促进邮轮通关政策突破 | 第98页 |
7.2.2 优化通关流程 | 第98-99页 |
7.2.3 推动实现Fly - Cruise | 第99页 |
7.3 加快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周边腹地开发 | 第99-100页 |
7.3.1 完善配套邮轮母港商业配套设施建设 | 第99页 |
7.3.2 引入邮轮主题的娱乐休闲项目 | 第99-100页 |
7.4 推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生态化建设 | 第100页 |
7.4.1 吴淞口邮轮周边生态环境功能营建 | 第100页 |
7.4.2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源大楼服务生态化 | 第10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02-103页 |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附录 | 第109-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