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论文

基于TPA技术的矿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优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驾驶室悬置系统介绍第12-14页
        1.2.1 驾驶室悬置系统功能及分类第12-13页
        1.2.2 驾驶室悬置元件介绍第13-14页
    1.3 驾驶室悬置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驾驶室悬置系统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驾驶室悬置系统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橡胶悬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7-27页
    2.1 超弹性橡胶材料基本理论第17-18页
    2.2 几种常用橡胶材料本构模型第18-19页
        2.2.1 Mooney-Rivlin模型第18页
        2.2.2 Yeoh模型第18页
        2.2.3 Ogden模型第18页
        2.2.4 Neo-Hookean模型第18-19页
    2.3 橡胶材料各本构模型材料参数第19-24页
        2.3.1 橡胶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关系试验第19-21页
        2.3.2 拟合橡胶超弹性材料本构模型材料参数第21-24页
    2.4 橡胶悬置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第24-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驾驶室有限元建模及声学响应分析第27-44页
    3.1 有限元理论基础第27-29页
        3.1.1 结构分析有限元方法第27-28页
        3.1.2 声学分析有限元方法第28-29页
    3.2 驾驶室结构模态分析第29-33页
        3.2.1 驾驶室结构有限元建模第29-31页
        3.2.2 驾驶室结构模态分析结果第31-33页
    3.3 驾驶室声腔模态分析第33-36页
        3.3.1 驾驶室声腔有限元建模第33-34页
        3.3.2 驾驶室声腔模态分析结果第34-36页
    3.4 驾驶室声固耦合模态分析第36-38页
        3.4.1 驾驶室声固耦合有限元建模第36-37页
        3.4.2 驾驶室声固耦合模态分析结果第37-38页
    3.5 驾驶室振动噪声分析第38-42页
        3.5.1 驾驶室声压参考点选取第38-39页
        3.5.2 载荷激励第39页
        3.5.3 驾驶室噪声传递函数分析第39-42页
    3.6 驾驶室声学响应分析第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驾驶室振动传递路径分析第44-57页
    4.1 驾驶室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模型第44-45页
    4.2 驾驶室悬置传递函数第45-47页
    4.3 驾驶室悬置对车内振动贡献分析第47-56页
        4.3.1 响应点TPA振动贡献量分析第47-48页
        4.3.2 考虑相位和幅值的TPA贡献量分析第48-50页
        4.3.3 TPA相关贡献量分析第50-51页
        4.3.4 主要峰值振动贡献量第51-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优化第57-67页
    5.1 正交试验DOE技术理论第57页
    5.2 响应面(RSM)模型理论第57-58页
    5.3 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优化第58-64页
        5.3.1 评价目标函数第58-59页
        5.3.2 定义设计变量第59-62页
        5.3.3 目标函数RSM模型第62页
        5.3.4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悬置刚度优化第62-64页
    5.4 悬置改进的驾驶室声学响应分析第64-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轿车的车与车斜角碰撞仿真及驾驶员损伤研究
下一篇:CGFRP电池包结构分析与抗冲击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