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3-14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1页 |
2.1 概念描述 | 第15-16页 |
2.2 PMT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 成本管理原则 | 第17-18页 |
2.3.1 企业效益最大化 | 第17-18页 |
2.3.2 项目流程最简化 | 第18页 |
2.3.3 人员配置最优化 | 第18页 |
2.4 成本管理工具 | 第18-21页 |
2.4.1 WBS表 | 第18-19页 |
2.4.2 甘特图 | 第19页 |
2.4.3 DFC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H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第21-35页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第21-24页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21-22页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2-24页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24页 |
3.2 H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 第24-29页 |
3.2.1 H企业简介 | 第24-25页 |
3.2.2 H企业建设管理范围 | 第25-26页 |
3.2.3 H企业建设业务流程 | 第26-29页 |
3.3 工程项目成本概述 | 第29-31页 |
3.3.1 工程成本分类 | 第29-31页 |
3.3.2 工程成本管理思路 | 第31页 |
3.4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必要性 | 第31-33页 |
3.4.1 成本管理水平决定利润率 | 第32页 |
3.4.2 成本管理水平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 | 第32页 |
3.4.3 成本管理水平体现企业综合实力 | 第32-33页 |
3.5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可行性 | 第33-35页 |
第四章 H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 第35-44页 |
4.1 机坪施工成本高昂 | 第35-36页 |
4.1.1 施工时间受限 | 第35页 |
4.1.2 出入安检程序繁琐 | 第35-36页 |
4.2 库存管理不到位 | 第36-38页 |
4.2.1 采购周期长 | 第36-37页 |
4.2.2 库存管理系统复杂 | 第37-38页 |
4.2.3 库存管理水平不足 | 第38页 |
4.3 行政审批时间长 | 第38-39页 |
4.4 营改增政策增加隐性成本 | 第39-40页 |
4.5 专业人才匮乏 | 第40-41页 |
4.6 办公流程复杂 | 第41-42页 |
4.6.1 企业ERP系统操作复杂 | 第41页 |
4.6.2 电子化-纸质办公并存 | 第41-42页 |
4.7 管理制度没有针对性 | 第42页 |
4.8 不确定成本 | 第42-44页 |
第五章 H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改进方案 | 第44-58页 |
5.1 直接及间接成本控制 | 第44-46页 |
5.1.1 制定科学的人工定额并严格执行 | 第44-45页 |
5.1.2 严格控制零星工程避免重复工作 | 第45页 |
5.1.3 制定合理化施工方案 | 第45页 |
5.1.4 使用制式采购合同 | 第45页 |
5.1.5 依照标准削减非必要措施费 | 第45-46页 |
5.1.6 对间接费用进行总量控制 | 第46页 |
5.2 编制机坪施工方案 | 第46页 |
5.3 规范库存管理 | 第46-48页 |
5.3.1 对关键设备进行实地考察 | 第47页 |
5.3.2 采购上实现统谈分签确保价格最优 | 第47页 |
5.3.3 分析汇率浮动趋势 | 第47页 |
5.3.4 做好物资台账 | 第47-48页 |
5.3.5 对劳保用品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 第48页 |
5.4 制定人才引进计划 | 第48-49页 |
5.4.1 提高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 第48页 |
5.4.2 实行弹性劳务制度 | 第48页 |
5.4.3 把控人员开支 | 第48-49页 |
5.4.4 责任落实到人 | 第49页 |
5.5 完善激励机制 | 第49-52页 |
5.5.1 结合工程实际制定目标 | 第49页 |
5.5.2 多种激励方式并存 | 第49-51页 |
5.5.3 明确激励的内容 | 第51-52页 |
5.6 把握政策合理降本 | 第52-53页 |
5.6.1 营改增政策为企业降税减负 | 第52-53页 |
5.6.2 重整供应链条,逐步淘汰中小型供应商 | 第53页 |
5.6.3 避免价税分离的计算方法 | 第53页 |
5.7 规范建设流程 | 第53-55页 |
5.7.1 严格执行标准 | 第53-54页 |
5.7.2 非关键线路的工作可同步进行 | 第54页 |
5.7.3 现场管理改进 | 第54页 |
5.7.4 事前计划准备,编制《管理手册》和《质量体系》 | 第54-55页 |
5.7.5 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 第55页 |
5.7.6 项目后评价 | 第55页 |
5.7.7 及时进行竣工总成本结算 | 第55页 |
5.8 优化信息系统 | 第55-56页 |
5.8.1 持续投入保持系统更新换代 | 第56页 |
5.8.2 融合优化各信息系统兼容度 | 第56页 |
5.8.3 组织培训并定期考核业务技能 | 第56页 |
5.9 统筹安排时间进度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