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COM技术简介 | 第10页 |
1.2 COM发展前景 | 第10-11页 |
1.2.1 COM与Windows操作系统 | 第10-11页 |
1.2.2 COM与Intranet应用 | 第11页 |
1.2.3 COM与Internet | 第11页 |
1.2.4 DCOM与COM+ | 第11页 |
1.3 ATL (Active Template Library) | 第11-12页 |
1.4 PID参数优化的意义 | 第12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PID优化算法 | 第14-19页 |
2.1 PID控制器结构 | 第14-15页 |
2.2 性能指标函数选择 | 第15-16页 |
2.3 PID智能优化算法 | 第16-17页 |
2.4 单纯形法 | 第17-18页 |
2.4.1 单纯形算法原理 | 第17页 |
2.4.2 单纯形算法初始点的选取 | 第17-18页 |
2.4.3 单纯形算法基本步骤 | 第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基于S-Function的通用模块设计 | 第19-26页 |
3.1 S-Function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3.1.1 Simulink模块的数学关系 | 第19页 |
3.1.2 Simulink工作机理 | 第19-20页 |
3.2 S-Function的实现 | 第20-21页 |
3.3 通用模块实现代码 | 第21-23页 |
3.4 模块的封装 | 第23-2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COM优化服务器设计 | 第26-34页 |
4.1 COM | 第26页 |
4.2 COM技术规范和标准 | 第26-27页 |
4.2.1 COM对象 | 第26-27页 |
4.2.2 COM接口 | 第27页 |
4.2.3 COM库 | 第27页 |
4.3 COM组件服务器的创建 | 第27-28页 |
4.4 接口成员函数 | 第28-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Matlab客户端与COM优化服务器的交互 | 第34-44页 |
5.1 Matlab客户端 | 第34-37页 |
5.1.1 控制系统组态 | 第34-35页 |
5.1.2 客户GUI主程序界面 | 第35-37页 |
5.2 Matlab客户端程序代码 | 第37-39页 |
5.3 控制系统优化测试结果 | 第39-43页 |
5.3.1 单回路控制系统 | 第39-40页 |
5.3.2 典型串级控制系统 | 第40-41页 |
5.3.3 Smith预估控制系统 | 第41-42页 |
5.3.4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 第42-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VC++客户端及COM优化组件设计 | 第44-55页 |
6.1 COM连接点接口 | 第44-45页 |
6.2 COM组件设计 | 第45-48页 |
6.2.1 创建进程内服务器 | 第45-46页 |
6.2.2 创建COM连接点 | 第46-48页 |
6.2.3 连接点接口实现 | 第48页 |
6.3 客户端接收器设计 | 第48-51页 |
6.3.1 客户端接收器 | 第49-51页 |
6.3.2 组件的注册与注销 | 第51页 |
6.3.3 创建COM对象 | 第51页 |
6.3.4 客户端调用COM组件 | 第51页 |
6.4 控制系统优化测试 | 第51-5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7.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55页 |
7.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