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研究评述第16页
    1.3 研究思路第16-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0-25页
    2.1 核心概念第20-21页
        2.1.1 专业镇第20页
        2.1.2 政府行为第20-21页
    2.2 基础理论第21-25页
        2.2.1 产业集聚理论第21-22页
        2.2.2 政府行为理论第22-23页
        2.2.3 政府与市场互动关系理论第23-25页
第三章 佛山专业镇发展的现实状况第25-38页
    3.1 佛山专业镇自然情况第25-28页
    3.2 佛山推动专业镇发展的基本措施及成效第28-36页
        3.2.1 佛山推动专业镇发展的基本措施第28-30页
        3.2.2 佛山专业镇发展成效第30-36页
    3.3 佛山现有专业镇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第36-38页
第四章 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第38-44页
    4.1 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第38-40页
        4.1.1 国际新形势及其影响第38-39页
        4.1.2 国内新形势及影响第39-40页
    4.2 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第40-42页
        4.2.1 企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第40页
        4.2.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第40-41页
        4.2.3 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落后第41页
        4.2.4 专业镇“条块结合”体制矛盾凸显第41页
        4.2.5 专业镇镇域间同质化严重第41-42页
    4.3 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第42-44页
        4.3.1 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突出第42页
        4.3.2 产业结构比较低端第42-43页
        4.3.3 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第43页
        4.3.4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第43-44页
第五章 佛山专业镇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及表现第44-50页
    5.1 政府内部关系不顺畅第44-45页
        5.1.1 上下互动薄弱第44页
        5.1.2 权责不相称第44-45页
    5.2 政府的越位行为第45-46页
        5.2.1 政策运行闭环效应第45页
        5.2.2 政府寻租行为第45-46页
        5.2.3 中间食利机构问题第46页
    5.3 政府的缺位行为第46-48页
        5.3.1 专业镇发展区域协同性不强第46页
        5.3.2 基层服务供给不足第46-47页
        5.3.3 引导作用不实第47-48页
        5.3.4 缺乏统筹规划第48页
    5.4 政府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明显第48-50页
第六章 其他地区专业镇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借鉴第50-57页
    6.1 东莞专业镇转型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第50-52页
    6.2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第52-55页
    6.3 借鉴与启示第55-57页
第七章 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政府行为的路径优化第57-67页
    7.1 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角色定位第57-59页
        7.1.1 专业镇转型发展的规划引导者角色第57页
        7.1.2 专业镇发展环境的调节者角色第57-58页
        7.1.3 专业镇发展所需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角色第58-59页
    7.2 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对地方政府行为的作用要求第59-61页
        7.2.1 规划作用第59页
        7.2.2 统筹作用第59-60页
        7.2.3 体制创新作用第60页
        7.2.4 公共产品供给作用第60-61页
    7.3 加快佛山专业镇转型发展中地方政府改进建议第61-67页
        7.3.1 构建专业镇行政区域新格局第61-62页
        7.3.2 构建“两轴三带六核”产业区域发展新形态第62-64页
        7.3.3 构建“产城人融合”区域发展新模式第64页
        7.3.4 构建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的发展新导向第64-65页
        7.3.5 构建一网式”、“一门式”政府服务新体系第65-66页
        7.3.6 构建财政资金与各类创新资本融合新途径第66-6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件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明治时期道德教育研究
下一篇: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苏州市D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