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P的电力设备监控系统高速安全通信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课题当前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电力系统通信协议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1.2.2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 | 第16-17页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3 创新点介绍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架构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电力监控系统通信平台 | 第21-35页 |
2.1 系统整体设计 | 第21-24页 |
2.1.1 网络结构设计 | 第21-22页 |
2.1.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22-24页 |
2.2 硬件平台设计 | 第24-26页 |
2.3 硬件模块设计 | 第26-34页 |
2.3.1 处理器模块设计 | 第26-29页 |
2.3.2 信号计算模块 | 第29-31页 |
2.3.3 RTU通信模块 | 第31-32页 |
2.3.4 数据存储模块 | 第32-33页 |
2.3.5 电源模块 | 第33-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分布式通信网络 | 第35-53页 |
3.1 通信协议 | 第35-39页 |
3.1.1 基于以太网的通信协议 | 第36-37页 |
3.1.2 基于串口的通信协议 | 第37-39页 |
3.2 通信协议特征 | 第39-41页 |
3.2.1 工业通信协议 | 第39-40页 |
3.2.2 DNP分布式网络通信协议 | 第40-41页 |
3.3 DNP通信协议解析 | 第41-52页 |
3.3.1 数据链路层 | 第41-45页 |
3.3.2 伪传输层 | 第45-47页 |
3.3.3 应用层 | 第47-52页 |
3.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通信协议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3-67页 |
4.1 通信协议改进分析 | 第53-54页 |
4.1.1 DNP通信协议的改进的可能性 | 第53-54页 |
4.1.2 电力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需求 | 第54页 |
4.2 数据链路层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4-57页 |
4.2.1 功能设计 | 第54-56页 |
4.2.2 链路层报文 | 第56页 |
4.2.3 链路协议实现 | 第56-57页 |
4.3 安全传输层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7-62页 |
4.3.1 功能设计 | 第58-59页 |
4.3.2 安全传输层报文设计 | 第59-60页 |
4.3.3 安全传输协议实现 | 第60-62页 |
4.4 应用层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62-66页 |
4.4.1 应用层功能设计 | 第62页 |
4.4.2 应用层报文设计 | 第62-64页 |
4.4.3 应用层协议实现 | 第64-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安全通信 | 第67-79页 |
5.1 对象验证服务 | 第67-69页 |
5.1.1 设备终端认证 | 第67-68页 |
5.1.2 权限管理 | 第68-69页 |
5.2 秘钥生成与管理 | 第69-71页 |
5.2.1 秘钥生成 | 第69-70页 |
5.2.2 秘钥管理 | 第70-71页 |
5.3 数据加密 | 第71-74页 |
5.3.1 非对称加密 | 第71-72页 |
5.3.2 对称加密 | 第72-74页 |
5.4 数据验证 | 第74-78页 |
5.4.1 信息摘要 | 第75-77页 |
5.4.2 数据签名 | 第77-78页 |
5.5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79-87页 |
6.1 系统测试平台 | 第79-82页 |
6.1.1 系统硬件平台 | 第79-80页 |
6.1.2 系统软件平台 | 第80-82页 |
6.2 系统通信测试 | 第82-83页 |
6.3 通信安全性测试 | 第83-86页 |
6.3.1 设备接入测试 | 第84页 |
6.3.2 对象权限测试 | 第84-85页 |
6.3.3 安全通信测试 | 第85-86页 |
6.4 小结 | 第86-8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