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我国省级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与途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论第9-15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0-11页
        1.2.1 研究思路第10页
        1.2.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5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25页
    2.1 社会治理第15-17页
        2.1.1 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第15页
        2.1.2 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第15-16页
        2.1.3 社会治理历史演变过程第16-17页
    2.2 工会组织第17-21页
        2.2.1 工会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2.2.2 工会的主要特征第18-19页
        2.2.3 工会的组织结构第19-20页
        2.2.4 工会与政府的关系第20-21页
    2.3 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2.3.1 社会治理相关理论第21-23页
        2.3.2 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第23-25页
第3章 省级工会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第25-31页
    3.1 角色定位不够明确第25-26页
        3.1.1 双“维”定位制约职能发挥第25-26页
        3.1.2 参与治理的定位不够明确第26页
    3.2 维权职能发挥不充分第26-28页
        3.2.1 劳动经济权益方面第26-27页
        3.2.2 劳动安全卫生权益方面第27-28页
        3.2.3 民主政治权利方面第28页
    3.3 工会自身建设尚需完善第28-31页
        3.3.1 覆盖面不够第28-29页
        3.3.2 工作机制不完善第29页
        3.3.3 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第29-31页
第4章 省级工会参与社会治理面临困境的成因第31-37页
    4.1 社会对工会的认知存在偏差第31-32页
        4.1.1 福利工会的形象尚未消除第31页
        4.1.2 存在将工会与罢工划等号的错误认识第31-32页
    4.2 工会权责不对衬第32-33页
        4.2.1 法律强制性不足第32页
        4.2.2 法律对工会干部保护不够第32页
        4.2.3 企业工会独立法人地位不明确第32-33页
    4.3 工会履职基础薄弱第33-34页
        4.3.1 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第33页
        4.3.2 政府对工会重视支持不够第33-34页
        4.3.3 企业工会对行政高度依附第34页
    4.4 工会有行政化倾向第34-37页
        4.4.1 组织机构行政化第34页
        4.4.2 人员设置和人事决定行政化第34-35页
        4.4.3 运行方式行政化第35-37页
第5章 国外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借鉴第37-41页
    5.1 英国工会第37-38页
    5.2 德国工会第38-39页
    5.3 新加坡工会第39-41页
第6章 省级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研究第41-47页
    6.1 明确角色定位第41页
    6.2 完善工作机制第41-42页
    6.3 突出维权主业第42-43页
    6.4 真诚服务职工第43-44页
    6.5 建设网上工会第44-45页
    6.6 深化工会改革第45-47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5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策略性协作:乡村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基于浙江省德清县乡贤参事会的研究
下一篇: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的权力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