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的权力观探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理论意义 | 第7-8页 |
2.现实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权力观概念辨析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一、印度国大党权力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18页 |
(一)国大党早期阶段 | 第15-16页 |
(二)尼赫鲁主义阶段 | 第16页 |
(三)后尼赫鲁主义阶段 | 第16-18页 |
二、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权力观的内容与思想基础 | 第18-32页 |
(一)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1.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后发国家的政党发展 | 第19-20页 |
(二)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权力观的内容 | 第20-25页 |
1.权力来源观 | 第20-22页 |
2.权力目的观 | 第22-23页 |
3.权力运行观 | 第23-24页 |
4.权力对象观 | 第24-25页 |
(三)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权力观的思想基础 | 第25-32页 |
1.社会主义思想 | 第25-27页 |
2.民族主义思想 | 第27-28页 |
3.民主主义思想 | 第28-30页 |
4.世俗主义思想 | 第30-32页 |
三、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权力观的实践 | 第32-40页 |
(一)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权力观的影响因素 | 第32-35页 |
1.印度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2.西方近现代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 | 第33页 |
3.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第33-34页 |
4.甘地主义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的处境 | 第35-37页 |
(三)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内现状 | 第37-40页 |
1.经济方面: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贫困现象普遍 | 第37页 |
2.政治方面:社会分裂现象严重 | 第37页 |
3.宗教方面:宗教冲突严重 | 第37-38页 |
4.社会方面:种姓制度根深蒂固 | 第38-40页 |
四、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权力观对该党后期的影响 | 第40-44页 |
(一)尼赫鲁时期印度国大党的权力观评析 | 第40-42页 |
(二)尼赫鲁的权力观对国大党后期的影响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