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策略性协作:乡村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基于浙江省德清县乡贤参事会的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四节 技术路线第12-15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当前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第15-21页
    第一节 多元主义第15-16页
    第二节 法团主义第16-17页
    第三节 控制论第17-18页
    第四节 良性互动论第18-21页
第三章 研究框架:乡村治理中国家与社会策略性协作逻辑第21-28页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策略性协作内涵第21-22页
    第二节 乡村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压力下的变通第22-24页
    第三节 村委会的行为逻辑:提供平台并借用社会资源第24-25页
    第四节 乡村社会组织的行为逻辑:协助村委工作并获取制度合法性第25-28页
第四章 乡贤参事会建设中各主体的策略行为第28-46页
    第一节 乡贤参事会建设过程中县政府的策略行为第28-36页
        一、变通执行相关政策第30-31页
        二、多部门任务植入第31-33页
        三、动员与逐步推广第33-34页
        四、督察与奖惩第34-35页
        五、提高声誉第35-36页
    第二节 乡贤参事会建设过程中村委会的策略行为第36-41页
        一、变通执行乡贤参事会章程第37-40页
        二、协调整合已有村级社会组织第40-41页
        三、提高乡贤声誉第41页
    第三节 乡贤参事会参与乡村治理的策略行为第41-46页
        一、区分职能领域第42-43页
        二、构建差异性社会网络结构第43-46页
第五章 乡贤参事会建设中各主体之间的策略性协作第46-54页
    第一节 信息共享第46-48页
    第二节 资源依赖第48-50页
    第三节 互惠互利第50-54页
第六章 结论:乡村治理中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及潜在问题第54-59页
    第一节 我国乡村治理演变第54-55页
    第二节 乡村治理中策略性协作关系建构第55-57页
    第三节 共谋问题第57-58页
    第四节 功能替代问题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2-63页
附录二: 案例村乡贤参事会社会关系网络原图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务员激励感知对努力工作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海南省公安机关民警为例
下一篇:我国省级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与途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