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船桥碰撞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 船桥碰撞的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理论分析法 | 第13-14页 |
1.3.2 试验法 | 第14-15页 |
1.3.3 有限元分析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 第18-24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ANSYS/LS-DYNA数值模拟 | 第18-19页 |
2.2.1 ANSYS/LS-DYNA简介 | 第18-19页 |
2.2.2 ANSYS/LS-DYNA的一般分析过程 | 第19页 |
2.3 有限元模拟关键技术 | 第19-22页 |
2.3.1 接触 | 第19-20页 |
2.3.2 摩擦 | 第20-21页 |
2.3.3 沙漏的控制 | 第21页 |
2.3.4 材料损伤 | 第21-22页 |
2.3.5 流体处理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船桥碰撞模型 | 第24-45页 |
3.1 长山大桥概述 | 第24-26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24页 |
3.1.2 主桥设计 | 第24-25页 |
3.1.3 桥区设计基本资料 | 第25-26页 |
3.2 整桥数值模型 | 第26-31页 |
3.2.1 钢筋混凝土的等效模量 | 第26-28页 |
3.2.2 桥梁上部结构 | 第28-29页 |
3.2.3 桥墩 | 第29页 |
3.2.4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29-31页 |
3.3 桥梁静力分析与模态分析 | 第31-35页 |
3.3.1 静力分析 | 第31-34页 |
3.3.2 模态分析 | 第34-35页 |
3.4 船舶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3.5 桩土作用 | 第37-41页 |
3.5.1 p-y曲线 | 第37-38页 |
3.5.2 桩土作用相互模拟的方法 | 第38-39页 |
3.5.3 计算对比 | 第39-41页 |
3.6 三种模型的评述 | 第41-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船桥碰撞数值分析 | 第45-60页 |
4.1 综合介绍 | 第45页 |
4.2 碰撞结果及分析 | 第45-58页 |
4.2.1 船艏厚度对撞击结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2 船舶初速度对撞击结果的影响 | 第47-51页 |
4.2.3 不同方向对撞击结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4 不同水位对撞击结果的影响 | 第52-56页 |
4.2.5 不同角度对撞击结果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碰撞损伤对桥墩承载力的影响及局部评估 | 第60-70页 |
5.1 损伤理论 | 第60-61页 |
5.2 桥墩受压承载力研究 | 第61-67页 |
5.2.1 受压承载力计算 | 第61页 |
5.2.2 桥墩承载力分析 | 第61-67页 |
5.3 局部评估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碰撞后桥梁损伤评估 | 第70-78页 |
6.1 桥梁损伤评估 | 第70-71页 |
6.2 桥梁层次模糊损伤评估方法 | 第71-77页 |
6.2.1 评估步骤 | 第71-73页 |
6.2.2 撞击后桥梁评估 | 第73-7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7.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