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论文--全球定位系统(GPS)论文

低轨卫星与星间链路增强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导航卫星定轨研究现状第19-23页
        1.2.1 GPS及精密定轨进展第19-20页
        1.2.2 GLONASS精密定轨技术进展第20页
        1.2.3 Galileo精密定轨技术进展第20-21页
        1.2.4 北斗精密定轨技术进展第21-23页
    1.3 星载GNSS定轨与增强定轨技术发展第23-25页
        1.3.1 星载GNSS定轨进展第23页
        1.3.2 联合定轨技术发展第23-25页
    1.4 问题的提出第25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25-27页
第二章 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理论基础第27-59页
    2.1 精密定轨的参考系统第27-31页
        2.1.1 定轨常用时间系统及转化关系第27-29页
        2.1.2 定轨常用坐标系统及转换关系第29-31页
    2.2 卫星运动方程及变分方程第31-32页
        2.2.1 运动方程第31页
        2.2.2 变分方程第31-32页
    2.3 卫星摄动力模型第32-37页
        2.3.1 太阳光压摄动第34-36页
        2.3.2 经验力摄动第36-37页
    2.4 观测模型第37-50页
        2.4.1 星地观测模型第38页
        2.4.2 天基观测模型第38-39页
        2.4.3 星间观测原理第39-48页
        2.4.4 星间观测方程及线性化第48-50页
    2.5 相位观测数据预处理第50-56页
        2.5.1 周跳检测量第50页
        2.5.2 GNSS原始观测量第50-51页
        2.5.3 观测量线性组合第51-53页
        2.5.4 周跳探测基本方法第53-56页
    2.6 导航卫星轨道参数估计第56-58页
    2.7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基于低轨卫星增强的导航卫星定轨第59-84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联合定轨的数学模型第59-60页
    3.3 星载GNSS低轨卫星定轨方法第60-63页
        3.3.1 几何法(或运动学法)第61页
        3.3.2 动力法第61-62页
        3.3.3 约化动力法第62-63页
    3.4 低轨卫星定轨的几个关键问题第63-67页
        3.4.1 低轨动力学模型选择第63-64页
        3.4.2 模糊度固定方法第64-65页
        3.4.3 待估参数处理方法第65-67页
    3.5 低轨卫星增强的可见性分析第67-70页
    3.6 联合星载数据的导航卫星定轨精度分析第70-82页
        3.6.1 定轨模型第70-71页
        3.6.2 联合定轨数据处理流程第71页
        3.6.3 GPS区域站与星载数据实验第71-75页
        3.6.4 GPS全球站与星载数据实验第75-78页
        3.6.5 北斗区域系统与星载数据实验第78-82页
        3.6.6 结论第82页
    3.7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四章 基于星间链路增强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第84-100页
    4.1 前言第84页
    4.2 星间链路定轨技术现状第84-85页
    4.3 导航卫星星间测量体制第85-87页
        4.3.1 UHF星间测量第86页
        4.3.2 S波段星间测量第86页
        4.3.3 Ka星间测量第86页
        4.3.4 激光星间测量第86-87页
    4.4 星地联合定轨概念第87页
    4.5 联合定轨观测方程第87-89页
        4.5.1 动力学组合定轨方程第87页
        4.5.2 参数解算方法第87-89页
    4.6 试验与分析第89-99页
        4.6.1 试验数据来源及处理策略第89-90页
        4.6.2 轨道精度检核第90-91页
        4.6.3 处理策略第91页
        4.6.4 结果分析第91-98页
        4.6.5 结论第98-99页
    4.7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地面站和低轨卫星观测链路优化设计第100-128页
    5.1 引言第100页
    5.2 优化分析方法第100-103页
        5.2.1 优化模型第100-101页
        5.2.2 优化方法第101页
        5.2.3 格网点构建第101-103页
    5.3 地面监测站优化设计第103-108页
        5.3.1 目标函数第104-105页
        5.3.2 仿真实验第105-108页
        5.3.3 结论第108页
    5.4 面向天基监测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第108-126页
        5.4.1 卫星星座概述第109页
        5.4.2 星座构型的描述第109-110页
        5.4.3 星座基本构型选择第110-111页
        5.4.4 轨道类型选择第111-113页
        5.4.5 低轨星座优化第113-119页
        5.4.6 综合分析比较第119-126页
    5.5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六章 基于综合观测链路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第128-145页
    6.1 前言第128页
    6.2 数学原理第128-129页
    6.3 联合数据处理实验第129-138页
        6.3.1 观测数据仿真第129-132页
        6.3.2 数据实验第132-137页
        6.3.3 结论第137-138页
    6.4 综合定轨观测值的定权问题第138-143页
        6.4.1 Helmert型方差分量估计第138-141页
        6.4.2 实验验证第141-143页
        6.4.3 结论第143页
    6.5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45-148页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45-146页
    7.2 展望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7页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载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月桂酸乙酯
下一篇: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以环噻唑霉素和FR-008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