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传统周界入侵监测技术 | 第10-11页 |
1.3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分类 | 第11-14页 |
1.3.1 基于干涉原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第12页 |
1.3.2 基于OT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第12-14页 |
1.4 基于 φ-OTDR技术的周界安全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φ-OTDR基本原理 | 第17-27页 |
2.1 光的散射 | 第17-19页 |
2.1.1 光散射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1.2 瑞利散射 | 第18-19页 |
2.2 基于光时域反射(OTDR)技术的分布式传感技术 | 第19-26页 |
2.2.1 OTDR技术原理及其分类 | 第19-20页 |
2.2.2 相位敏感型OTDR(φ-OTDR)原理 | 第20-24页 |
2.2.3 φ-OTDR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基于 φ-OTDR的分布式周界入侵监测系统搭建 | 第27-39页 |
3.1 系统原理 | 第27-28页 |
3.2 系统搭建及主要仪器材料选用 | 第28-36页 |
3.3 实验室传感光纤布线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光学仪器控制界面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39-73页 |
4.1 软件设计要求及功能架构 | 第39-40页 |
4.1.1 软件设计要求 | 第39页 |
4.1.2 软件功能架构 | 第39-40页 |
4.2 控制界面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40-45页 |
4.2.1 文件操作 | 第40-42页 |
4.2.2 串口通信 | 第42-43页 |
4.2.3 DLL制作 | 第43-44页 |
4.2.4 基于MFC的软件界面编程 | 第44页 |
4.2.5 总体设计方案 | 第44-45页 |
4.3 光学仪器功能编程及DLL制作 | 第45-60页 |
4.3.1 主要公用函数封装 | 第45-47页 |
4.3.2 NKT通信协议分析及功能编程 | 第47-52页 |
4.3.3 SOA通信协议分析及功能编程 | 第52-55页 |
4.3.4 EDFA通信协议分析及功能编程 | 第55-60页 |
4.3.5 DLL制作 | 第60页 |
4.4 基于MFC的界面软件编程 | 第60-72页 |
4.4.1 主界面模块设计实现 | 第60-62页 |
4.4.2 初始化模块设计实现 | 第62-65页 |
4.4.3 设参数模块设计实现 | 第65-72页 |
4.4.4 查状态模块设计实现 | 第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基于 φ-OTDR的分布式周界入侵监测实验研究 | 第73-81页 |
5.1 降噪算法研究 | 第73-76页 |
5.1.1 叠加平均法 | 第73-75页 |
5.1.2 移动平均法 | 第75-76页 |
5.1.3 移动差分法 | 第76页 |
5.2 解调算法研究 | 第76-77页 |
5.2.1 前后时刻数据差值算法 | 第76-77页 |
5.2.2 阈值选取 | 第77页 |
5.3 振动点定位方案设计 | 第77-78页 |
5.4 采集、定位功能集成与振动点地图显示 | 第78-79页 |
5.4.1 采集、定位功能集成 | 第78页 |
5.4.2 matlab调用 | 第78页 |
5.4.3 振动点的地图显示方案 | 第78-79页 |
5.5 实验结果 | 第79-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总结 | 第81-8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1-82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82页 |
6.3 展望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