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学创作论论文--文学翻译论文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汉译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述评第10-12页
        1.2.1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的翻译和接受第10-11页
        1.2.2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的翻译研究第11-12页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12-13页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第13-15页
第2章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概况第15-20页
    2.1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产生第15页
    2.2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文学特征第15-20页
        2.2.1 大侦探形象的创作第15-17页
        2.2.2 独特的叙事结构第17-18页
        2.2.3 细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第18-20页
第3章 晚清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翻译第20-31页
    3.1 晚清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盛行的原因第20-23页
        3.1.1 主观原因第20-21页
        3.1.2 客观原因第21-23页
    3.2 晚清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翻译规范第23-26页
        3.2.1 晚清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目的性与实用性第23-24页
        3.2.2 晚清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特点第24-26页
    3.3 晚清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豪杰译”法第26-29页
        3.3.1 随意添加与删减第26-29页
        3.3.2 改写与创造第29页
    3.4 晚清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意义第29-31页
第4章 五四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的翻译第31-41页
    4.1 五四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规范的改变第31-32页
    4.2 五四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对传统翻译的颠覆第32-34页
        4.2.1 译者对本土文学的重新认识第32页
        4.2.2 白话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使用第32-33页
        4.2.3 五四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复译与转译第33-34页
    4.3 五四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进步与缺陷第34-38页
        4.3.1 五四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进步第34-36页
        4.3.2 五四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缺陷第36-38页
    4.4 五四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进步意义第38-41页
第5章 建国以来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的翻译第41-53页
    5.1 1994— 1980 年间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首遭冷落第41-43页
    5.2 八十年代初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的翻译第43-49页
        5.2.1 八十年代以来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重归读者视野第43-45页
        5.2.2 八十年代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特点第45-49页
    5.3 1990 年以来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研究第49-53页
        5.3.1 九十年代以来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再掀热潮第49-50页
        5.3.2 九十年代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复译第50-51页
        5.3.3 九十年代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的特点第51-53页
第6章 结语第53-57页
    6.1 “福尔摩斯”式叙事模式的引进第53-55页
        6.1.1 倒叙第53-54页
        6.1.2 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手法第54页
        6.1.3 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第54-55页
    6.2 中国本土侦探小说的产生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骨文和《尚书·商书》比较研究
下一篇:梓葛冻干粉针的研制及其初步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