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工况构建和变时域预测能量管理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第13-21页
        1.2.1 混合动力系统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第13-16页
        1.2.2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概况第16-20页
        1.2.3 循环工况构建方法概况第20-21页
    1.3 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5页
        1.3.1 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5页
第2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城市循环工况构建第25-41页
    2.1 循环工况构建原理第25-26页
        2.1.1 Markov法循环工况构建流程第25-26页
        2.1.2 Markov法构建循环工况的优势第26页
    2.2 PHEB原始行驶数据采集试验第26-28页
        2.2.1 试验线路选取第26-27页
        2.2.2 试验车辆的选取第27页
        2.2.3 PHEB原始行驶数据采集系统第27-28页
    2.3 PHEB原始行驶数据预处理第28-33页
        2.3.1 车速片段的划分第28-30页
        2.3.2 车速片段状态簇的归属第30-31页
        2.3.3 Markov转移矩阵计算第31-32页
        2.3.4 原始行驶数据的统计分析第32-33页
    2.4 郑州市循环工况构建第33-37页
        2.4.1 起始部分的构建第33-34页
        2.4.2 中间部分的构建第34-35页
        2.4.3 结束部分的构建第35-36页
        2.4.4 构建道路循环工况第36-37页
    2.5 与传统短行程法构建工况的对比第37-40页
        2.5.1 短行程工况构建法概述第37-38页
        2.5.2 不同方法构建循环工况的对比分析第38-39页
        2.5.3 ZZUDC与国际典型循环工况的对比分析第39-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系统匹配分析第41-63页
    3.1 PHEB混合动力构型第41-43页
    3.2 基于郑州市循环工况的匹配分析第43-49页
        3.2.1 发动机功率参数验证第44-46页
        3.2.2 ISG电机功率参数验证第46-47页
        3.2.3 驱动电机功率参数验证第47页
        3.2.4 动力电池容量参数验证第47-49页
        3.2.5 主减速比验证第49页
    3.3 面向控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建模第49-53页
        3.3.1 驾驶员模型第49-50页
        3.3.2 发动机模型第50-51页
        3.3.3 驱动电机和ISG电机模型第51-52页
        3.3.4 动力电池模型第52-53页
        3.3.5 车辆动力学模型第53页
    3.4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第53-58页
        3.4.1 EV能量消耗模式第55-56页
        3.4.2 CD能量消耗模式第56页
        3.4.3 CS能量消耗模式第56-58页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8-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基于ZZUDC循环工况的PHEB全局能量优化第63-73页
    4.1 动态规划算法架构第63页
    4.2 DP算法在PHEB上的应用第63-69页
        4.2.1 目标问题构建第64-65页
        4.2.2 DP算法实施第65-69页
    4.3 DP算法离线优化分析第69-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PHEB未来行驶工况的多尺度预测模型第73-91页
    5.1 循环工况的Markov性分析第73-76页
        5.1.1 中国典型城市循环工况的马尔科夫特性分析第73-75页
        5.1.2 预测时域的初步选定第75-76页
    5.2 车辆行驶工况的单尺度多次预测模型第76-80页
        5.2.1 循环工况离散点状态归属第76-77页
        5.2.2 单一时间尺度下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第77-78页
        5.2.3 单尺度多次预测原理第78页
        5.2.4 单尺度多次预测结果分析第78-80页
    5.3 车辆行驶工况的多尺度单次预测模型第80-83页
        5.3.1 不同时间尺度下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第81-82页
        5.3.2 多尺度单次预测原理第82页
        5.3.3 多尺度单次预测结果分析第82-83页
    5.4 世界典型循环工况的预测精度对比第83-84页
    5.5 多尺度单次预测模型优化第84-90页
        5.5.1 多点均值滤波第85-87页
        5.5.2 多项式函数拟合第87-89页
        5.5.3 郑州城市道路工况的预测优化分析第89-90页
    5.6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变时域预测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第91-117页
    6.1 变时域预测能量管理第91-105页
        6.1.1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第91-93页
        6.1.2 工况预测模型第93-103页
        6.1.3 滚动优化问题构建第103-104页
        6.1.4 参考轨迹第104-105页
        6.1.5 反馈校正第105页
    6.2 硬件在环试验平台构建第105-109页
        6.2.1 PHEB能量管理系统开发第106页
        6.2.2 PHEB实时仿真系统开发第106-107页
        6.2.3 驾驶员在环的硬件在环试验平台第107-109页
    6.3 硬件在环试验第109-116页
        6.3.1 变时域预测模型HIL试验第109-112页
        6.3.2 变时域预测能量管理HIL试验第112-116页
    6.4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7章 结论第117-120页
    7.1 全文总结第117-118页
    7.2 全文创新点第118-119页
    7.3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30-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学术活动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荷电状态鲁棒性估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线控电动轮车辆驱动转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