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1.1.1 童话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需要 | 第11-12页 |
1.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童话教学的要求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童话教学的质量 | 第13-14页 |
1.2.2 有利于充实童话教学的理论基础,丰富童话教学方法论 | 第14页 |
1.2.3 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 第14-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1.4.3 访谈法 | 第18页 |
1.4.4 案例研究法 | 第18-19页 |
2 童话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童话的概念及文体特征 | 第19-20页 |
2.1.1 童话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童话的文体特征 | 第19-20页 |
2.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及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2.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3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特点 | 第23-24页 |
3 小学语文童话教与学的现状调查 | 第24-33页 |
3.1 小学语文教师童话教学现状调查 | 第24-31页 |
3.1.1 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理论素养 | 第24-25页 |
3.1.2 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文本解读能力 | 第25-26页 |
3.1.3 小学语文教师对童话的教学定位 | 第26-29页 |
3.1.4 小学语文教师对童话教学方式的选择 | 第29-31页 |
3.2 小学生童话学习现状的调查 | 第31-33页 |
3.2.1 学生对童话课文的喜爱程度 | 第31-32页 |
3.2.2 童话课堂中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 | 第32页 |
3.2.3 学生对童话教学的满意程度 | 第32-33页 |
4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3-40页 |
4.1 童话理论素养不足,童话的特性和功能把握不够精准 | 第33-34页 |
4.1.1 对童话文体特征和功能认识不全,价值缺失 | 第33页 |
4.1.2 对文本的解读依赖教参过度,个性缺失 | 第33-34页 |
4.2 童话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定位能力不强,弱化了童话教学意义 | 第34-37页 |
4.2.1 忽视想象力培养 | 第35-36页 |
4.2.2 弱化审美情感培养 | 第36页 |
4.2.3 弱化人格熏陶 | 第36-37页 |
4.3 教学方式选择趋向固化,弱化了童话的教学效率 | 第37-40页 |
4.3.1 对童趣理解表层化致使课堂娱乐化 | 第37-38页 |
4.3.2 生本意识不够致使过程形式化 | 第38-40页 |
5 小学语文童话的教学建议 | 第40-50页 |
5.1 提升教师的童话文学理论素养 | 第40页 |
5.2 理解童心,转变童话课文解读视角 | 第40-41页 |
5.3 精准目标与内容定位,把准童话教学价值取向 | 第41-47页 |
5.3.1 品读语言文字,培养审美情感 | 第41-43页 |
5.3.2 利用反复结构,激发想象能力 | 第43-44页 |
5.3.3 渗透童话精神,注重人格熏陶 | 第44-47页 |
5.4 灵动教学方式选择,凸显童话教学文体特性 | 第47-50页 |
5.4.1 用游戏精神引领教学方式选择 | 第47-48页 |
5.4.2 通过情境创设凸显童真童趣 | 第48-49页 |
5.4.3 根据不同学段选择相宜的教学方式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A 小学语文教师童话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第54-55页 |
附录B 小学低中年级童话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第55-56页 |
附录C 小学语文教师童话教学现状的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附录D 本文所用的教学目标及课例一览表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