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视野下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法律制度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1-14页 |
第2章 社会抚养费征收法律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 第14-19页 |
2.1 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2.1.1 超生罚款 | 第14页 |
2.1.2 计划外生育费 | 第14页 |
2.1.3 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前后期 | 第14-15页 |
2.1.4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后期 | 第15页 |
2.2 运行现状 | 第15-19页 |
2.2.1 征收主体 | 第15-16页 |
2.2.2 征收对象 | 第16页 |
2.2.3 征收程序 | 第16-17页 |
2.2.4 征收标准 | 第17-19页 |
第3章 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法律性质 | 第19-21页 |
3.1 行政处罚的基本内容及支持理由 | 第19页 |
3.2 行政收费的基本内容及支持理由 | 第19-20页 |
3.3 全民契约违约金的基本内容及支撑理由 | 第20-21页 |
第4章 社会抚养费征收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6页 |
4.1 征收主体的问题 | 第21-22页 |
4.1.1 征收法定主体和法律授权主体的错位 | 第21页 |
4.1.2 征收主体重叠 | 第21-22页 |
4.2 征收对象的问题 | 第22-23页 |
4.2.1 征收对象的义务 | 第22页 |
4.2.2 征收平等权 | 第22-23页 |
4.3 征收标准的问题 | 第23-24页 |
4.3.1 征收标准差异大 | 第23页 |
4.3.2 征收标准差异与公民平等权的冲突 | 第23-24页 |
4.3.3 征收标准差异与征收目的冲突 | 第24页 |
4.4 征收程序的问题 | 第24-26页 |
4.4.1 程序操作规范性缺失 | 第24-25页 |
4.4.2 征收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性缺失 | 第25-26页 |
第5章 社会抚养费征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6-32页 |
5.1 确定征收主体 | 第26-27页 |
5.1.1 确定征收决定主体与实施主体 | 第26页 |
5.1.2 确定流动人口征收主体的唯一性 | 第26-27页 |
5.2 强化征收对象的针对性及公平性 | 第27-29页 |
5.2.1 强化征收对象的针对性 | 第27-28页 |
5.2.2 强化征收对象的公平性 | 第28-29页 |
5.3 强化征收标准的统一性 | 第29-30页 |
5.3.1 设立征收标准的必要性 | 第29页 |
5.3.2 规范征收自由裁量权 | 第29-30页 |
5.4 规范征收程序 | 第30-32页 |
5.4.1 规范征收行政程序 | 第30页 |
5.4.2 规范征收监督程序 | 第30-32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