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9-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植株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13-15页 |
1.1.1 植株衰老的生理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1.2 植物衰老的激素变化 | 第14-15页 |
1.2 水稻早衰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CDPK结构与功能 | 第16-17页 |
1.3.2 水稻中CDPK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水稻早衰突变体es4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19-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农艺性状考察 | 第19页 |
2.1.3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 第19页 |
2.1.4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1.5 光合参数的测定 | 第19-20页 |
2.1.6 叶绿体透射电镜观察 | 第20页 |
2.1.7 酶活性和衰老相关参数的测量 | 第20页 |
2.1.8 DNA提取 | 第20页 |
2.1.9 RNA的提取 | 第20页 |
2.1.10 cDNA反转录 | 第20页 |
2.1.11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20-21页 |
2.1.1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1页 |
2.1.13 荧光定量PCR | 第21-22页 |
2.1.14 基因定位与候选基因预测 | 第22-23页 |
2.1.15 互补载体构建 | 第23页 |
2.1.16 水稻遗传转化 | 第23-24页 |
2.1.17 CRISPR双突载体构建 | 第24页 |
2.1.18 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24页 |
2.1.19 亚细胞定位 | 第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2.2.1 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24-26页 |
2.2.2 组织化学分析 | 第26页 |
2.2.3 叶肉细胞透射电镜 | 第26-27页 |
2.2.4 突变体es4的光合能力测定 | 第27-28页 |
2.2.5 衰老相关参数测定 | 第28页 |
2.2.6 遗传分析 | 第28-29页 |
2.2.7 es4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 第29-30页 |
2.2.8 ES4基因的鉴定 | 第30-31页 |
2.2.9 OsCDPK12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1页 |
2.2.10 ES4蛋白亚细胞定位 | 第31-32页 |
2.2.11 衰老及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检测 | 第32页 |
2.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水稻早衰突变体lmm326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34-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1.1 试验材料与农艺性状考察 | 第34页 |
3.1.2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 第34页 |
3.1.3 光合色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测定 | 第34页 |
3.1.4 突变体稻瘟病抗性鉴定 | 第34-35页 |
3.1.5 基因定位 | 第35-36页 |
3.1.6 防卫相关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2.1 突变体lmm326表型分析 | 第36页 |
3.2.2 组织化学分析 | 第36-37页 |
3.2.3 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分析 | 第37-38页 |
3.2.4 稻瘟病接种分析 | 第38-39页 |
3.2.5 突变体遗传分析 | 第39页 |
3.2.6 目的基因定位 | 第39页 |
3.2.7 防卫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39-41页 |
3.3 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42-43页 |
4.1 ES4/OSCDPK12的突变导致水稻早衰 | 第42页 |
4.2 LMM326的突变激活水稻防卫反应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