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海上油气田开发开采机械设备论文

深水悬链锚泊线与海床土接触的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深水悬链锚泊线与海床作用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海床土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锚泊线疲劳性能研究现状第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3-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深水悬链锚泊线与海床接触的数值模拟第16-27页
    2.1 接触原理第16-19页
        2.1.1 接触单元第16-18页
        2.1.2 接触算法第18页
        2.1.3 接触分析步骤第18-19页
    2.2 材料及单元类型第19-21页
        2.2.1 材料类型第19页
        2.2.2 单元类型第19-21页
    2.3 有限元模型第21-22页
        2.3.1 计算尺寸第21页
        2.3.2 边界条件第21页
        2.3.3 有限元模型第21-22页
    2.4 锚泊线有限元模型精度分析第22-26页
        2.4.1 模型网格分析第22-26页
        2.4.2 模型步长分析第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锚泊线时域疲劳分析方法第27-32页
    3.1 疲劳破坏的基本理论第27-31页
        3.1.1 S-N曲线第27-28页
        3.1.2 P-S-N曲线第28-29页
        3.1.3 雨流计数法第29-30页
        3.1.4 疲劳累计损伤理论第30-31页
    3.2 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第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锚泊线动力响应分析第32-45页
    4.1 海洋环境载荷第32-36页
        4.1.1 波浪载荷第32-34页
        4.1.2 风载荷第34-35页
        4.1.3 流载荷第35-36页
    4.2 海况条件第36-37页
    4.3 锚泊线运动响应计算方法第37-39页
        4.3.1 准静态方法第37-38页
        4.3.2 动力分析方法第38-39页
    4.4 锚泊线与海床接触区域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第39-44页
        4.4.1 接触区域第39-40页
        4.4.2 锚泊线接触区域应力时间历程曲线第40-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锚泊线与海床接触区域的疲劳性能评估第45-61页
    5.1 疲劳载荷谱第45-51页
    5.2 接触区域疲劳寿命计算及分析第51-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结论第61页
    6.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司机工作量均衡的成品油配送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两个水稻早衰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