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物流系统的基本理论 | 第17-28页 |
2.1 物流系统的特征 | 第17-18页 |
2.1.1 有明确的物流目标 | 第17页 |
2.1.2 有明确的物流资源 | 第17-18页 |
2.1.3 有明确的物流组织 | 第18页 |
2.1.4 有统一的系统设计 | 第18页 |
2.2 物流系统的结构 | 第18-20页 |
2.2.1 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 | 第19页 |
2.2.2 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 | 第19-20页 |
2.2.3 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 | 第20页 |
2.2.4 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 | 第20页 |
2.3 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20-22页 |
2.3.1 运输 | 第21页 |
2.3.2 储存 | 第21-22页 |
2.3.3 装卸搬运 | 第22页 |
2.3.4 物流信息处理 | 第22页 |
2.4 物流系统的作用 | 第22-24页 |
2.4.1 物流参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成 | 第22-23页 |
2.4.2 物流参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 | 第23页 |
2.4.3 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 第23-24页 |
2.4.4 物流可促进战略性基础设施的完善 | 第24页 |
2.5 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法 | 第24-27页 |
2.5.1 物流总成本法 | 第25页 |
2.5.2 物流一体化分析法 | 第25页 |
2.5.3 数学规划法 | 第25-26页 |
2.5.4 遗传算法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曹妃甸实业港务公司物流系统现状分析 | 第28-46页 |
3.1 公司简介 | 第28页 |
3.2 公司组织结构 | 第28-30页 |
3.3 物流系统现状 | 第30-37页 |
3.3.1 装卸系统构成 | 第30-31页 |
3.3.2 卸堆作业工艺流程 | 第31-34页 |
3.3.3 不同货种的卸堆布置 | 第34-37页 |
3.4 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42页 |
3.4.1 各部门配合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3.4.2 货物倒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8-40页 |
3.4.3 月接卸货物量不均衡对库场使用带来的影响 | 第40页 |
3.4.4 码头卸货和堆场货位的分布设置问题分析 | 第40-42页 |
3.5 系统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2-44页 |
3.5.1 系统优化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3.5.2 系统优化的可行性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曹妃甸实业港务公司物流系统优化设计 | 第46-72页 |
4.1 物流系统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第46-48页 |
4.1.1 优化的目标 | 第46页 |
4.1.2 优化的原则 | 第46-48页 |
4.2 物流系统优化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48-69页 |
4.2.1 物流系统优化的总体框架 | 第48-49页 |
4.2.2 物流系统优化的主要内容 | 第49-51页 |
4.2.3 物流系统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4.2.4 模型的求解 | 第54-65页 |
4.2.5 物流系统优化方案的评价比较和优化效果展望 | 第65-69页 |
4.3 物流系统优化的难点和重点 | 第69-71页 |
4.3.1 物流系统优化的难点 | 第69-70页 |
4.3.2 物流系统优化的重点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物流系统优化的保障措施 | 第72-76页 |
5.1 加强各物流参与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 | 第72-73页 |
5.2 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 | 第73-74页 |
5.3 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 第74页 |
5.4 更新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 | 第74-75页 |
5.5 培养港口物流人员的服务意识 | 第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