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硅量子点概述 | 第12-13页 |
1.2 硅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第13-18页 |
1.2.1 top-down方法 | 第13-15页 |
1.2.2 bottom-up方法 | 第15-17页 |
1.2.3 前体分解-再分配 | 第17-18页 |
1.3 硅量子点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1 硅量子点在荧光成像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2 硅量子点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3 硅量子点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1.4 本文构思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无标记硅量子点结合金纳米颗粒的荧光传感器检测鱼精蛋白和肝素 | 第22-39页 |
2.1.引言 | 第22-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2 仪器 | 第24页 |
2.2.3 SiQDs的制备 | 第24页 |
2.2.4 AuNPs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5 鱼精蛋白和肝素的荧光检测 | 第25页 |
2.2.6 对鱼精蛋白和肝素的选择性实验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8页 |
2.3.1 SiQDs的表征 | 第25-27页 |
2.3.2 AuNPs猝灭SiQDs荧光的原理 | 第27-29页 |
2.3.3 传感器的实验原理 | 第29-32页 |
2.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2-33页 |
2.3.5 荧光检测鱼精蛋白和肝素 | 第33-36页 |
2.3.6 传感器的选择性研究 | 第36-37页 |
2.3.7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 第37-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基于硅量子点-罗丹明B混合物比率荧光检测Hg~(2+) | 第39-52页 |
3.1 引言 | 第39-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2.2 仪器 | 第41页 |
3.2.3 SiQDs的制备 | 第41页 |
3.2.4 Hg~(2+)的荧光分析 | 第41-42页 |
3.2.5 对Hg~(2+)的选择性实验 | 第42页 |
3.2.6 Hg~(2+)的实际水样分析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3.3.1 SiQDs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45页 |
3.3.2 传感器的构建 | 第45-47页 |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7-49页 |
3.3.4 比率荧光检测Hg~(2+) | 第49-50页 |
3.3.5 传感器的选择性研究 | 第50页 |
3.3.6 实际样品研究 | 第50-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无标记硅量子点结合酚红的新型荧光pH传感器 | 第52-63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4.2.2 仪器 | 第53页 |
4.2.3 SiQDs的制备 | 第53-54页 |
4.2.4 pH响应实验 | 第54页 |
4.2.5 可逆性研究 | 第54页 |
4.2.6 实际样品的pH值检测 | 第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4.3.1 传感器的传感机理 | 第54-59页 |
4.3.2 pH响应实验研究 | 第59-60页 |
4.3.3 传感器的pH可逆性研究 | 第60-61页 |
4.3.4 实际样品检测 | 第61-62页 |
4.4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