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混色纺纱智能测色配料系统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混色纺织品及其传统配色工艺 | 第11-12页 |
| ·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 | 第12页 |
| ·计算机测配色的发展及其现状 | 第12-14页 |
| ·混色织物计算机配色理论的发展 | 第14-15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系统设计 | 第17-23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7-20页 |
| ·系统所需运行环境 | 第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分光光度测色仪驱动与测色模块 | 第23-41页 |
| ·分光光度测色仪概述 | 第23-24页 |
| ·分光光度测色仪 | 第23页 |
| ·DataColor 测色仪的优势 | 第23-24页 |
| ·驱动开发意义、可行性及方法分析 | 第24-34页 |
| ·驱动开发意义 | 第24页 |
| ·驱动开发可行性分析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请求命令格式分析 | 第25-26页 |
| ·应答数据格式分析 | 第26-27页 |
| ·仪器底层数据流主要传输流程 | 第27-28页 |
| ·反射率数据校准 | 第28-34页 |
| ·测色模块实现方法 | 第34-36页 |
| ·三刺激值计算 | 第34-35页 |
| ·Lab 值计算 | 第35-36页 |
| ·模块的实现 | 第36-39页 |
| ·驱动过程实现 | 第36-39页 |
| ·测色过程实现 | 第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智能配色模块 | 第41-49页 |
| ·混色织物配色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 ·Stearns-Noechel 模型 | 第41页 |
| ·Stearns-Noechel 模型的修正 | 第41-42页 |
| ·全光谱匹配算法 | 第42页 |
| ·计算机智能配色算法 | 第42-43页 |
| ·最佳配色方案 | 第43-44页 |
| ·智能配色模块的实现 | 第44-45页 |
| ·配色模块可行性分析 | 第45-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织物软打样模块 | 第49-55页 |
| ·颜色管理 | 第49-51页 |
| ·色彩表达的重要性 | 第49页 |
| ·颜色管理相关技术及其实现 | 第49-51页 |
| ·织物模拟算法 | 第51-53页 |
| ·“素色”效果算法实现 | 第52页 |
| ·“夹花”效果算法实现 | 第52-53页 |
| ·织物软打样模块的实现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数据管理模块 | 第55-68页 |
| ·关系数据库设计概述 | 第55页 |
| ·关系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55-60页 |
| ·需求分析 | 第55-56页 |
| ·逻辑关系设计 | 第56-57页 |
| ·物理设计 | 第57-60页 |
|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模块的构建 | 第60-67页 |
| ·单色样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0-62页 |
| ·混色样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2页 |
|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2-64页 |
| ·配方与配方成本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4-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8-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