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微博数据的可视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社交媒体数据可视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论文的工作与贡献第13页
    1.4 论文结构简介第13-15页
第2章 可视分析第15-24页
    2.1 可视分析简介第15-16页
    2.2 可视分析的基本流程第16-17页
    2.3 可视数据挖掘第17-20页
    2.4 可视化与交互第20-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Twitter数据的获取与分类第24-34页
    3.1 Twitter数据获取第24-25页
    3.2 空间向量模型第25-28页
        3.2.1 Tweet文本预处理第26-27页
        3.2.2 文本的特征项提取第27-28页
        3.2.3 特征项的权值计算第28页
    3.3 支持向量机理论第28-31页
        3.3.1 线性可分支持向量机与硬间隔最大化第29页
        3.3.2 线性支持向量机与软间隔最大化第29-31页
        3.3.3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与核函数第31页
    3.4 利用LIBSVM实现Tweets文本分类第31-33页
        3.4.1 准备数据第31-32页
        3.4.2 训练及测试模型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可视化及交互实现第34-48页
    4.1 Twitter数据的可视化第34-41页
        4.1.1 地理信息第34-38页
        4.1.2 文本内容第38-39页
        4.1.3 统计数据第39-41页
    4.2 交互功能第41-44页
        4.2.1 加载过滤器第41-42页
        4.2.2 地图标注第42页
        4.2.3 信息摘选第42-43页
        4.2.4 交互式图表第43-44页
    4.3 图像放大第44-47页
        4.3.1 EVM技术第44-46页
        4.3.2 基于EVM的图像颜色变化放大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第48-52页
    5.1 Twitter分类结果第48-49页
    5.2 可视化与分析第49-5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3页
    6.1 全文总结第52页
    6.2 今后工作展望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59页
论文摘要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Android的实时增强现实系统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