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旋转填料床—磷酸钠湿式再生烟气脱硫基础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55页
    1.1 我国SO_2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第15-19页
        1.1.1 我国SO_2排放情况第15-17页
        1.1.2 我国SO_2排放控制政策及标准第17-18页
        1.1.3 我国硫资源的供需情况第18-19页
    1.2 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第19-24页
        1.2.1 国外烟气脱硫技术第19-21页
        1.2.2 国内烟气脱硫技术第21-24页
    1.3 湿式再生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第24-38页
        1.3.1 硫酸钠法第25-27页
        1.3.2 柠檬酸钠法第27-28页
        1.3.3 有机胺法第28-30页
        1.3.4 离子液体法第30-33页
        1.3.5 湿式氧化镁法第33-35页
        1.3.6 磷酸钠法第35-38页
    1.4 湿式再生烟气脱硫设备的研究进展第38-46页
        1.4.1 脱硫吸收塔的改进研究第38-40页
        1.4.2 降膜式脱硫反应器第40-42页
        1.4.3 撞击流脱硫反应器第42-43页
        1.4.4 旋转填料床脱硫反应器第43-46页
    1.5 旋转填料床中传质模型研究概况第46-52页
    1.6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52-55页
        1.6.1 课题的目的、意义第52-53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53-55页
第二章 磷酸钠缓冲溶液烟气脱硫理论分析第55-75页
    2.1 磷酸钠缓冲溶液烟气脱硫机理第55-61页
        2.1.1 磷酸钠缓冲溶液吸收SO_2机理第55-57页
        2.1.2 磷酸钠缓冲溶液中各离子型态的分布第57-61页
    2.2 磷酸钠缓冲溶液的缓冲性能第61-67页
        2.2.1 缓冲性能的理论分析第61-65页
        2.2.2 缓冲性能的测试第65-67页
    2.3 磷酸钠缓冲溶液的理论硫容量第67-71页
        2.3.1 脱硫溶液的饱和pH值第68-69页
        2.3.2 不同初始pH值的理论硫容量第69-70页
        2.3.3 不同磷酸浓度的理论脱硫容量第70-71页
    2.4 磷酸钠缓冲溶液烟气脱硫的气液传质过程第71-73页
    2.5 小结第73-75页
第三章 磷酸钠缓冲溶液吸收SO_2过程的气-液传质性能第75-99页
    3.1 旋转填料床中磷酸钠缓冲溶液吸收SO_2传质系数的计算第75-77页
    3.2 实验部分第77-83页
        3.2.1 工艺流程第77-78页
        3.2.2 设备、仪器及药品第78-80页
        3.2.3 方案第80-81页
        3.2.4 检测与表征第81-8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3-90页
        3.3.1 超重力因子β对K_ya的影响第83-84页
        3.3.2 喷淋密度对K_ya的影响第84-85页
        3.3.3 空床气速对K_ya的影响第85-86页
        3.3.4 吸收液磷酸浓度对K_ya的影响第86-87页
        3.3.5 入口气体中SO_2体积浓度对K_ya的影响第87-88页
        3.3.6 填料对K_ya的影响第88-89页
        3.3.7 分层填料对K_ya的影响第89-90页
    3.4 旋转填料床中的体积传质系数模型拟合第90-92页
    3.5 与填料塔中的K_ya对比第92-96页
        3.5.1 实验部分第92-93页
        3.5.2 空塔气速对K_ya的影响第93-94页
        3.5.3 喷淋密度对K_ya的影响第94-95页
        3.5.4 入口SO_2体积浓度对K_ya的影响第95-96页
    3.6 小结第96-99页
第四章 旋转填料床中磷酸钠溶液吸收SO_2的实验研究第99-119页
    4.1 实验部分第99-101页
    4.2 检测与表征第101-10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2-118页
        4.3.1 交实验分析与讨论第102-103页
        4.3.2 并流吸收工艺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第103-110页
        4.3.3 逆流吸收工艺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第110-116页
        4.3.4 填料类型对脱硫率的影响第116-117页
        4.3.5 分层填料对脱硫率的影响第117-118页
    4.4 小结第118-119页
第五章 磷酸钠脱硫富液再生研究第119-137页
    5.1 实验部分第120-123页
        5.1.1 工艺流程第120-121页
        5.1.2 设备、仪器及药品第121-123页
        5.1.3 方案第123页
    5.2 分析与表征第123-124页
    5.3 填料塔再生工艺参数对解吸率的影响第124-129页
        5.3.1 富液中pH值第124-125页
        5.3.2 富液流量第125-126页
        5.3.3 汽液比第126页
        5.3.4 富液中磷酸浓度第126-127页
        5.3.5 富液中SO_2浓度第127-128页
        5.3.6 富液预热温度第128-129页
    5.4 旋转填料床再生工艺参数对解吸率的影响第129-135页
        5.4.1 超重力因子第129-130页
        5.4.2 富液pH值第130-131页
        5.4.3 富液流量第131-132页
        5.4.4 汽液比第132页
        5.4.5 富液中磷酸浓度第132-133页
        5.4.6 富液中SO_2浓度第133-134页
        5.4.7 富液预热温度第134-135页
    5.5 两种再生设备工艺的比较第135页
    5.6 小结第135-137页
第六章 旋转填料床-磷酸钠湿式再生烟气脱硫工艺研究第137-149页
    6.1 实验部分第137-141页
        6.1.1 工艺流程第137-138页
        6.1.2 设备、仪器及试剂第138-139页
        6.1.3 吸收液中磷酸根、硫酸根和亚硫酸根等离子浓度的测定第139-140页
        6.1.4 方案第140-141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41-144页
        6.2.1 脱硫率随重复次数的影响第141页
        6.2.2 解吸率随重复次数的变化第141-142页
        6.2.3 吸收液pH值随重复次数的变化第142-143页
        6.2.4 吸收液中硫酸根、磷酸根等离子浓度的变化第143-144页
    6.3 工艺优化第144-147页
    6.4 小结第147-14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49-153页
    7.1 结论第149-150页
    7.2 创新点第150页
    7.3 建议第150-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3页
致谢第163-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态变压器逆变级非线性复合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及其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DNA修饰的动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