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信的天籁之音--试论布鲁克纳的交响曲
| 摘要 | 第1-6页 |
| 绪论 | 第6-15页 |
| 一、作曲家生平与创作概述 | 第6-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三、论文选题目的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形式中的共同特征与戏剧性冲突 | 第15-60页 |
| 第一节 三个"主题组" | 第15-31页 |
| 第二节 布鲁克纳节奏 | 第31-36页 |
| 第三节 展开部的写作方法 | 第36-46页 |
| 第四节 尾声的回归原则与功能转变 | 第46-52页 |
| 第五节 谐谑曲乐章 | 第52-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二章 布鲁克纳交响曲中的宗教情结 | 第60-88页 |
| 第一节 基督教复兴的语境 | 第60-73页 |
| 第二节 交响曲中的宗教语言因素 | 第73-79页 |
| 第三节 虔诚的升华 | 第79-84页 |
| 第四节 交响曲中的管风琴音响效果 | 第84-88页 |
| 第三章 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时代特征与意义 | 第88-110页 |
| 第一节 交响曲体裁的复兴 | 第88-91页 |
| 第二节 对瓦格纳戏剧性语言的吸收 | 第91-98页 |
| 第三节 戏剧性体裁中的宗教内涵—以《第九》为例 | 第98-108页 |
| 第四节 作品中大规模摘引的时代意义 | 第108-110页 |
| 结论 | 第110-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 附录 | 第114-121页 |
| 后记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