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电化学传感器 | 第9-11页 |
1.1.1 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的简介 | 第9页 |
1.1.2 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 第9-11页 |
1.2 氧化还原蛋白质(酶) | 第11-14页 |
1.2.1 氧化还原蛋白酶的简介 | 第11页 |
1.2.2 酶的固定 | 第11-12页 |
1.2.3 半乳糖氧化酶的简介及应用 | 第12-14页 |
1.3 石墨烯简介 | 第14-17页 |
1.3.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5页 |
1.3.2 石墨烯的聚合物功能化 | 第15-16页 |
1.3.3 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3.4 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无酶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半乳糖的简介及测定意义 | 第17页 |
1.5 二羟基丙酮的简介及测定意义 | 第17页 |
1.6 论文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3 药品的配置 | 第20页 |
2.4 修饰材料的制备 | 第20页 |
2.4.1 氧化石墨烯(GO)及还原的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 | 第20页 |
2.4.2 GO-PVA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0页 |
2.4.3 Au@PLLA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20页 |
2.5 修饰电极的的制备 | 第20-21页 |
2.5.1 GO-PVA/GAO/GCE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0页 |
2.5.2 RGO-Au@PLLA/GAO/GCE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0-21页 |
2.5.3 GO-PEGDGE/GAO/GCE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1页 |
2.6 电化学测量方法 | 第21-22页 |
第3章 聚乙烯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内半乳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及其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 第22-30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2-28页 |
3.2.1 扫描电镜表征 | 第22-23页 |
3.2.2 交流阻抗分析 | 第23-24页 |
3.2.3 GO-PVA/GAO/GCE的直接电化学 | 第24-26页 |
3.2.4 GO-PVA/GAO/GCE对半乳糖(galactose)的电催化行为 | 第26-27页 |
3.2.5 GO-PVA/GAO/GCE对二羟基丙酮(DHA)的电催化行为 | 第27-28页 |
3.2.6 GO-PVA/GAO/GCE修饰电极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28页 |
3.3 结论 | 第28-30页 |
第4章 半乳糖氧化酶在聚乳酸稳定化纳米金和还原型石墨烯复合膜内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 第30-38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4.2.1 材料的表征 | 第30-32页 |
4.2.2 GAO在RGO-Au@PLLA复合材料中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 第32-34页 |
4.2.3 pH对RGO-Au@PLLA/GAO/GCE的影响 | 第34页 |
4.2.4 RGO-Au@PLLA/GAO/GCE对半乳糖(galactose)的催化 | 第34-36页 |
4.2.5 RGO-Au@PLLA/GAO/GCE对二羟基丙酮(DHA)的催化 | 第36页 |
4.2.6 RGO-Au@PLLA/GAO/GCE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 | 第36-37页 |
4.2.7 RGO-Au@PLLA/GAO/GCE的选择性研究 | 第37页 |
4.3 结论 | 第37-38页 |
第5章 半乳糖氧化酶在氧化石墨烯和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复合膜中的直接电化学及其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 第38-44页 |
5.1 引言 | 第3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5.2.1 扫描电镜表征 | 第38-39页 |
5.2.2 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 | 第39-40页 |
5.2.3 GO-PEGDGE/GAO/GCE的直接电化学 | 第40-41页 |
5.2.4 GO-PEGDGE/GAO/GCE对半乳糖的电催化行为 | 第41-42页 |
5.2.5 GO-PEGDGE/GAO/GCE的重现性、稳定性以及干扰实验 | 第42-43页 |
5.3 结论 | 第43-4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以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