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城市交通拥堵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2.1 交通拥堵的定义 | 第15页 |
2.2 交通拥堵的属性 | 第15-16页 |
2.2.1 拥堵的时间 | 第15页 |
2.2.2 拥堵的地点 | 第15页 |
2.2.3 拥堵的原因 | 第15页 |
2.2.4 拥堵的类型 | 第15-16页 |
2.2.5 拥堵的程度 | 第16页 |
2.3 交通拥堵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3.1 交通供给理论 | 第16页 |
2.3.2 交通需求理论 | 第16页 |
2.3.3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2.3.4 交通疏导决策理论 | 第18页 |
2.3.5 绿色交通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9-34页 |
3.1 西安市概况 | 第19-20页 |
3.1.1 人文地理 | 第19页 |
3.1.2 经济发展 | 第19页 |
3.1.3 生态环境 | 第19-20页 |
3.2 西安的城市交通现状 | 第20-28页 |
3.2.1 道路供给现状 | 第20-21页 |
3.2.2 公共交通现状 | 第21-24页 |
3.2.3 机动车保有量 | 第24-26页 |
3.2.4 居民出行特征 | 第26-28页 |
3.3 西安市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 第28-30页 |
3.3.1 拥堵的时间 | 第28页 |
3.3.2 拥堵的范围 | 第28-29页 |
3.3.3 拥堵的危害 | 第29-30页 |
3.4 西安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3.4.1 城市布局不合理 | 第30页 |
3.4.2 机动车增长过快 | 第30-31页 |
3.4.3 停车位严重不足 | 第31页 |
3.4.4 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 | 第31-32页 |
3.4.5 交通文化意识落后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借鉴 | 第34-43页 |
4.1 国内外大城市治堵措施 | 第34-38页 |
4.1.1 伦敦治堵措施 | 第34-35页 |
4.1.2 巴黎治堵措施 | 第35页 |
4.1.3 东京治堵措施 | 第35-36页 |
4.1.4 新加坡治堵措施 | 第36-37页 |
4.1.5 香港治堵措施 | 第37-38页 |
4.2 国内外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启示 | 第38-43页 |
4.2.1 综合运用增长交通供给、交通需求管理、优化空间结构的策略 | 第38-40页 |
4.2.2 不断增加交通供给,适时调整供给重点 | 第40页 |
4.2.3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 第40-41页 |
4.2.4 控制私人汽车交通需求,保障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 第41页 |
4.2.5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疏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解决西安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 | 第43-52页 |
5.1 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要考虑的问题 | 第43-45页 |
5.1.1 西安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规模的关系 | 第43-44页 |
5.1.2 西安市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44-45页 |
5.2 解决西安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 | 第45-52页 |
5.2.1 结合城市发展规模,科学规划交通发展 | 第45页 |
5.2.2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使人口均匀分布 | 第45-46页 |
5.2.3 增加道路供应,完善道路网络 | 第46-47页 |
5.2.4 采取多种手段,限制机动车数量 | 第47-48页 |
5.2.5 科学规划停车位供应,加大停车设施建设 | 第48页 |
5.2.6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 第48-50页 |
5.2.7 完善交通智能化设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 第50页 |
5.2.8 加大文化宣传力度,转变人们的出行观念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