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协同编辑的网络备课系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协同编辑技术第9-10页
        1.1.2 网络备课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本文的工作第12-13页
    1.4 论文结构第13-14页
2 协同编辑备课系统的技术介绍第14-20页
    2.1 协同编辑综述第14-17页
        2.1.1 协作组织模式第14-15页
        2.1.2 协同编辑系统的类型第15页
        2.1.3 协同编辑系统的体系结构第15-16页
        2.1.4 一致性维护算法第16页
        2.1.5 协作感知技术第16-17页
        2.1.6 会话管理第17页
    2.2 备课系统的基本实现基础第17-19页
        2.2.1 系统实现工具第17页
        2.2.2 系统开发环境第17-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3 协同编辑备课系统的设计第20-34页
    3.1 备课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0-22页
    3.2 备课系统数据流分析第22-24页
    3.3 备课过程管理设计第24-27页
    3.4 教案目录编辑管理设计第27-29页
    3.5 教案文档编辑管理设计第29-30页
    3.6 教案协作修改模块设计第30-33页
        3.6.1 基于发起人的会话管理方式第31-32页
        3.6.2 教案协作修改的具体设计第32-33页
    3.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并发控制机制设计第34-42页
    4.1 基于目录路径锁定的并发控制第34-36页
    4.2 基于操作转换的一致性维护第36-39页
    4.3 协同感知设计第39-40页
    4.4 版本控制设计第40-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5 协同编辑备课系统的初步实现第42-55页
    5.1 备课人员登录模块的实现第42-43页
    5.2 备课活动管理模块的实现第43-46页
    5.3 教案目录编辑管理模块的实现第46-48页
    5.4 教案初稿编辑模块的实现第48-51页
    5.5 教案协作修改模块的实现第51-53页
    5.6 系统测试第53-54页
        5.6.1 测试目的第53页
        5.6.2 测试内容第53页
        5.6.3 系统测试第53-54页
    5.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5-56页
    6.1 主要结论第55页
    6.2 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自由度搬运机械手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饲喂乳酸菌和茶多酚对肉鸡生理与肠道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