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3-19页 |
2.1 MPLS技术 | 第13-14页 |
2.1.1 MPLS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2.1.2 MPLS转发过程 | 第14页 |
2.2 MPLS L2VPN技术 | 第14-16页 |
2.3 PW冗余技术 | 第16-17页 |
2.3.1 备份PW模型 | 第16-17页 |
2.3.2 备份PW切换的触发原因 | 第17页 |
2.4 旁路PW技术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组成 | 第19-25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9-21页 |
3.1.1 IP RAN业务承载需求分析 | 第19-20页 |
3.1.2 IP RAN业务保护需求分析 | 第20-21页 |
3.2 系统组成 | 第21-24页 |
3.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2-23页 |
3.2.2 命令行模块 | 第23页 |
3.2.3 接口管理模块 | 第23页 |
3.2.4 MPLS L2VPN模块 | 第23页 |
3.2.5 L2VFIB模块 | 第23-24页 |
3.2.6 L2VFW模块 | 第24页 |
3.2.7 VE口内核转发模块 | 第2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IP RAN业务承载实现 | 第25-46页 |
4.1 命令行模块实现 | 第25-28页 |
4.1.1 命令行插件加载 | 第25页 |
4.1.2 命令行注册 | 第25-28页 |
4.1.3 命令行处理流程 | 第28页 |
4.2 接口管理模块实现 | 第28-31页 |
4.2.1 VE接口创建 | 第29-30页 |
4.2.2 VE接口事件通知 | 第30-31页 |
4.3 MPLS L2VPN模块实现 | 第31-37页 |
4.3.1 VSI创建 | 第32-34页 |
4.3.2 AC创建 | 第34-36页 |
4.3.3 PW创建 | 第36-37页 |
4.4 L2VFIB模块实现 | 第37-40页 |
4.4.1 MPLS L2VPN转发的内核态表项建立 | 第37-38页 |
4.4.2 VE口的内核态表项建立 | 第38-40页 |
4.5 L2VFW模块实现 | 第40-43页 |
4.5.1 AC入报文处理流程 | 第40-41页 |
4.5.2 PW入报文处理流程 | 第41页 |
4.5.3 AC出报文处理流程 | 第41-42页 |
4.5.4 PW出报文处理流程 | 第42-43页 |
4.6 VE口内核转发模块实现 | 第43-45页 |
4.6.1 L2VE口报文处理流程 | 第43-44页 |
4.6.2 L3VE口报文处理流程 | 第44-4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IP RAN业务保护实现 | 第46-52页 |
5.1 备份PW保护实现 | 第46-49页 |
5.1.1 备份PW下发 | 第46-47页 |
5.1.2 PW切换流程 | 第47-49页 |
5.2 旁路PW保护实现 | 第49-51页 |
5.2.1 旁路PW配置下发 | 第49页 |
5.2.2 PW切换过程 | 第49-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2-64页 |
6.1 IP RAN网络基本转发功能测试 | 第52-57页 |
6.1.1 组网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2-53页 |
6.1.2 基本转发功能测试 | 第53-57页 |
6.2 IP RAN网络性能测试 | 第57-63页 |
6.2.1 PW故障测试 | 第57-60页 |
6.2.2 AC故障测试 | 第60-6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4-66页 |
7.1 总结 | 第64-65页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